雾很大,目光只能看到两三米开外的地方,其余便是模糊朦胧的一片。得益于这大雾的掩护,诺顿完全不用担忧潜近的计划是否会出现意外了,几千骑兵直接排开阵势站在雾里,只要不弄出太大的声响就算是隔着不到10米的距离,敌人也根本不可能察觉。
大雾让骑士们得以变成幽灵,悄无声息地逼近营地,不过也并不全是好事,这伸手不见五指的大雾给战斗也带来了一定的麻烦,首先就是视野不清,方向感也是极其微弱,要是没有明确的指引,恐怕走着走着队伍都能迷路,连敌人的营地都找不到。其次,骑兵作战不同于步兵,讲求如风疾掠,决不能深陷重地,可是这样大的雾必然严重影响骑手的发挥,根本不敢放开马速,交战后稍有不慎很可能形成胶着的局面。再次,大雾也不利于战场指挥官进行全面观察从而及时把握形势、捕捉战机,难以有效指挥部下。
诺顿很忧虑,因为这些麻烦如果放在任何一支成熟的军队身上都算不了什么,因为一支成熟的军队懂得如何在战斗过程中去发现、去思考以至于总结、配合,最终完成任务,但对于一支新组建的军队来说这些小麻烦却反倒是很大的考验,因为它恰恰考验的是一支军队的细节,而一支新军,有什么细节可言?所以诺顿很担心,他担心这场战斗会出现意外,担心他的骑士们第一次面对战场就因为茫然不知所措而遭遇失败。
但诺顿只能将这些忧虑藏在心里,面上依旧是沉稳冷峻的表情不曾有丝毫变化,他是指挥官,指挥官就要尽到指挥官的责任,指挥官的责任就是下达最理智的命令,无时不刻让麾下将士感到镇定,除此之外他无法越俎代庖,去尽士兵该履行的职责,或是士兵应该去面对的考验。
这场战斗只不过是漫长之路的开始而已,没有毅力、勇气和运气去跨越障碍的人注定将被淘汰,这就是规则,生存的规则。
“开始进攻吧。”
在斥候的引导下,大军已经逼近到离营地仅三百步的位置,这也是预先定下的攻击距离,再靠近的话几千人的动静多多少少还是可能会传到营地里,保险起见,诺顿果断下达了攻击命令。
按照出发时的编制,诺顿将一万两千骑兵分为三个军团,暂以秃鹫、猎鹰、海鸥命名,此次作战,诺顿决定只以其中一部海鸥骑士团参战,其余两部只是充作预备和封锁之用,这样部署就是为了充分利用这难得的机会,在敌我兵力差不多对等的情况下对组建不久的骑兵军团战斗力进行实战考核。
命令通过来往阵前的传令兵传达到每一位指挥官乃至最低级的百骑长的耳中,在默然无声中无数锋锐长矛向前探出,冰冷的面盔放下遮住面孔,尚未染血的旗帜迎风展开,诺顿勒马而伫,两旁无数骑兵霎时汹涌而出!
大雾似乎不仅阻碍了视线,湿重粘稠的空气似乎让声音的传播也变得异常缓慢,以至于数千骑兵发起冲刺的践踏声延迟了数息时间才被营地内早起的萨尔玛提亚人发觉,可惜,短短三百步的距离,全速冲刺的战马让萨尔玛提亚人失去了最宝贵的反应时间。
“敌袭!”凄厉的喊叫声刚刚惊破毫无防备的营地,重重黑影已然冲出浓雾,旋风般扑向营地。
但凡是蛮族,行军作战之中似乎都有一个相同的致命缺陷,那就是搭建的营地往往都是草草修筑,不要说什么壕沟、地刺、鹿角和陷马坑的组合陷阱,就是连外围的栅栏、哨楼都是粗制滥造,所谓的营地无非就是个睡觉的地方,天性懒散加之没有技术,蛮族营地乃至城市村庄都几乎没有什么防御力,这样的视战争如儿戏的做法,如果放到务求将战争当做一门精深学问来进行研究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夏兵家眼中,恐怕是难以想象,但在没有百家争鸣、没有动辄数十万乃至上百万大军昏天黑地杀作一团的欧洲却是随处可见。
眼前萨尔玛提亚人的营地毫无疑问就是一个典型,汹涌的骑兵虽然看上去气势磅礴,但事实上也很脆弱,只需要一条堑壕、一片陷马坑就足以给这些全速奔驰的战马造成巨大的伤亡,这些训练还不到一个月的新兵只是勉强能做到控马而已,距离一名合格骑兵所需要的技能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可惜,萨尔玛提亚人并不知道这些,因而当听到高声示警匆忙冲出营帐或是翻上马背时,黑压压的骑兵铁流已经冲到他们的面前!
“扑哧!扑哧!”
整个营地里,顷刻间连绵响起一片长矛穿刺肉体时才会发出的那种肌肉撕扯声,凌厉而致命,一个个骑兵犹如幻影般从营地内轻盈地穿插而过,用长矛将那些仍在茫然四顾的萨尔玛提亚人刺翻在地或是高高挑起,留下一地死尸。
散乱各处的萨尔玛提亚人看上去就像是一群无助的羔羊,只有惨遭屠杀的命运,一快快营地区域被汹涌的骑兵潮所淹没,那些试图抵抗的萨尔玛提亚人如同投入海水中的细沙瞬间渺无踪迹,在各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