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篮球之黄金时代 > 第八章 我有多勇敢

第八章 我有多勇敢(2/4)

速度快,球员出手、进攻都很果决,阵地战办法不是很多,同时防守端缺少层次,基本靠个人能力硬拼硬抢,靠拼劲和作风维持防线。

    在打亚洲球队时,凭借个人能力和身材上的优势,能轻松压住对手。

    并且经常靠全场紧逼加防守反击,短时间内进攻冲击波冲垮敌方。

    可面对速度、力量都更强,战术素养也很高的欧洲球队,就是全面下风了。

    毕竟现在不是50、60年代,欧洲篮球已经有了重大发展。

    你走“小快灵”,想打人家的“大慢笨”,结果90年代欧洲已经不是“大慢笨”了,而是“大快灵”。

    像立陶宛这几个外线,都有在NBA生存的水平,身材高大、强壮,同时速度很快。

    中国传统的小个子球员面对他们时没有任何优势,只有劣势。

    别说全场紧逼了,你外线两个人包夹,对手都能不惧。

    全场紧逼+快速反击,对欧洲球队根本没用,人家不怕。

    从1988奥运会后,中国篮协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所以钱澄海才主动退位,引入蒋兴权这样强硬的年轻教练,重新改组整个中国国家队。

    从挑选的新年轻球员就能看出,中国队也在走大型化路线,年轻的孙军、胡卫东、巩晓彬等人,都是身高2米左右,技术全面,身段灵活的锋卫球员。

    中国队要跟上世界潮流,就必须放弃小快灵,走大快灵。

    只不过,1992年这些球员还太年轻,缺少经验,技术、身体和世界主流差距还比较大。

    然而,这届中国队有个最大的BUG,就是一个处在巅峰期,并且刚刚实现了自我突破,达到新境界的甘国阳。

    萨博尼斯知道,新境界的甘国阳有多厉害,他可以一个人包办攻防,他是篮球界的马拉多纳,和其他人不在一个次元。

    但打平的情况下,甘国阳并没有站出来接管比赛,而是继续在三秒区执行自己中锋的任务。

    外线孙凤武扛住了立陶宛的紧逼防守,传球给到了张勇军,甘国阳过来给张勇军做了掩护。

    立陶宛的防守注意力就被甘国阳吸引去了,张勇军外线强突后急停跳投出手,命中!

    中国这批球员,基本功还是非常扎实的,三从一大可能有不科学的地方,可但凡能坚持下来,篮球水平肯定有很大提升。

    别的不提,在大运动量、高对抗的情况下,中国这批球员在罚球线上相当稳当,外线大多能达到80%以上的命中率。

    像孙军更是能达到90%的命中率,这不光是天赋问题,更是后天极为刻苦训练的结果。

    可以说,正是1992年的这批基础扎实的年轻人,为中国未来10-15年的篮球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因为如此,甘国阳从来没有小看自己的队友,想着自己大包大揽,带队冲关。

    一个月的训练、相处,他了解每个队友的技术特点,比赛风格,还有性格脾气。

    张勇军、孙凤武这两名后场是队内的老将,张勇军绰号“歪把子机枪”,投篮出手时人有点歪,但命中率非常高。

    在1986年的世锦赛上,他代表中国队出战,命中了35个三分球。

    那届比赛能和张勇军媲美的,只有两个球员:一个是韩国队的许载,另一个就是彼得洛维奇。

    张勇军这样的射手,和甘国阳打好了配合会非常舒服,能够有很好的出手空间和机会。

    但他也有他的问题,就是身材尺寸一般(1米88),身体偏瘦,防守不行,不符合蒋兴权未来建队思路。

    所以,在甘国阳入队前,蒋兴权并不准备重用张勇军,两人也有篮球理念上的分歧。

    但在训练、配合后,甘国阳认为张勇军的风格很适合自己,加上他经验丰富,就将他提上了首发。

    立陶宛这边,攻防的强度越来越大,不过立陶宛球员很快发现,三秒区是真的不好进。

    侧翼马修利奥尼斯接球一步突过了张勇军,走底线冲篮下。

    这球甘国阳如果过来补,他就传给切篮下是萨博尼斯。

    补过来补,自然是直接攻击篮筐,几乎势在必得。

    然而甘国阳补防速度极快,并且完全罩住了马修利奥尼斯。

    马修利奥尼斯跳起要把球传给内线的萨博尼斯,结果被甘国阳空中拦截。

    甘国阳继续将球给到孙凤武组织。

    孙凤武和张勇军不同,他的优点就是身材壮硕,对抗能力强。

    控卫位置上能比孙凤武吨位还要高的,只有吴胖子吴庆龙了。

    孙凤武是个老将,参加过1984年奥运会,经验、对抗都很过硬。

    在没有人接应的情况下,扛住了立陶宛外线的紧逼防守,顺利过半场组织进攻。

    孙军出来接应,甘国阳再度来到低位卡住位置,三传两导,球又来到甘国阳手里。

    甘国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