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中,薄薄的日影投进一处酒肆。
才刚一大早,这里就围拢了数不尽的百姓,大家穿着羊毛制成的新衣,凑在一起…目光如炬,纷纷盯着台上那侃侃而谈的说书人。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纷争并入于秦。秦二世而亡,楚、汉纷争,又并入于汉。汉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于是群雄逐鹿,天下分崩。时有我朝陛下辅左太上皇匡平环宇,定中原,破北境,南征荆州,降江东,收巴蜀…天下归心!”
——“如今,距离蜀汉归降,大魏一统已经过去十年了…十年间大魏政通人和,人口繁兴,一片太平、祥和,正应了那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说书人讲到这儿…
台下有孺子张口询问道:“那些追随着陛下一统的功臣呢?他们如今都如何了?”
“越王勾践伐吴后,便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然后文种就被赐死了!陛下这一朝会不会…”
“嘘,你不怕掉脑袋么?”
“陛下不是发布诏令——言论自由么?”
“好了,好了…”说书人的话,打断了几个孺子的争执,说书人阖上书,口中喃喃:“矫兔纵然死,走狗何必烹?这些大魏的功臣哪…飞鸟永无尽,良弓未必藏,咱们陛下最敬奉的是秦王,而秦王不杀功臣!”
这话脱口…
最外围的两个老者先是抬眸,继而彼此互视,相继笑出声来。
其中一个道:“叔父啊,汉高祖斩蛇起义,建立大汉后可杀了不少功臣!韩信、臧荼、彭越、英布、张耳、吴芮、卢绾…数不过来咯…”
另一个道:“是啊,开国之君都会杀功臣,秦王不杀功臣,那是因为秦王不是开国之君,他是继承,他是秦朝‘奋六世之余烈’的延续,从这点上看,你、我能在大魏安享天年,难得呀!”
这次说话的是荀或…与他对话的则是荀攸。
荀攸的声音还在继续。“可陛下开科举,兴办学校,普及教育,将书籍推广到千家万户,这还是悄悄的削弱了咱们荀家…不,准确的说是不漏声色的削弱了世家的力量,给予了寒门子弟一个晋升的机会!你看看眼前的这些读书人,他们的眼中都有光!”
荀攸的话落下,荀或颔首,“大魏与陛下都比我们想象的更出色,陛下的改革从来都是如和煦春风一般,让人不自禁就荡漾于其中,察举制再也不见…仕途垄断再也不见,很好…很好…”
就在这时…
“呜呜呜”的声音自门外传来,原来是蒸汽马车驶过,一名小校急匆匆的从马车上跑了进来,“荀相,荀令…您二位果然在这儿?这早朝就要开始了,您二位…可不能耽搁了。”
说着话,小校连拉带拽的将荀或、荀攸二人拉上了蒸汽马车。
这时候,酒肆中人才反应过来,原来…他们二位就是当朝的丞相与尚书令荀或、荀攸啊?
论及功臣?
他们算是居功至伟了吧?这不是活的好好的?
看起来,魏帝不杀功臣,此言不虚!
…
…
蜀汉归降,天下一统,那已经是十年前的故事了。
雀莺转啼的午后,阳光洒在静谧的宫廷。
这是位于皇宫正中的太极殿。
如今,这屋子的主人,大魏的帝王,他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关系着千万人的生活,这庄严的‘太极殿’也控制着天下的一切生杀予夺。
距离早朝还有一些时间…
荀或、荀攸姗姗来迟,百官纷纷在太极殿外闲聊着什么。
“昨日兵部发出急件,说是张文远以火炮阵大破鲜卑、夏侯渊以疾驰行军出其不意,重创羌族部落…大魏的疆域又分别向北、向西拓宽了不少啊,似乎陛下有意重起‘西域都护府’,再度开启丝绸之路,这是大事儿,也是我朝之盛事!”
“今日一早礼部还传出消息,说是高句丽国王向大魏称臣,扶余、挹娄国王也纷纷递交降书,看起来…咱们大魏在邪马台国的成功,已经影响到了周边的弹丸小国,就是不知道陛下是如何考量的!”
“陛下说过‘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魏土’!陛下还说过‘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些弹丸小国,想来,陛下是不会放过了?”
“话说,夏侯大将军如何了?听说在匈奴的领路下,他直接抵达了一个叫什么‘罗马’的地方…还在那边征战起来了?听说那边…正在分裂?”
“似乎是…是罗马帝国的皇帝死后,军队将领在帝国的西面成立了高卢帝国,帝国的东面分裂出了帕尔米拉帝国,帝国内部有人民起义、奴隶暴动、军队叛乱、皇帝频繁被弑杀,总而言之都乱成一锅粥了!也便是为此,夏侯大将军在那里,简直是乱杀!”
嘿…
俨然,夏侯惇在罗马境内乱杀。
这一条消息足够劲爆,劲爆到满座哗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