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如亲人亡故,升学、就业、恋爱受挫,意外交通事故引起严重损伤等,引起精神障碍也是常见的。
近年来家庭成员关系及气氛与精神疾病的发生,已逐渐引起人们瞩目。如儿童与患精神病的父母朝夕相处,每天要遇到如何适应父母异常思维、情绪和怪异行为的问题,无疑对儿童心理发育有不良的影响。据研究发现,这些儿童成年以后,病态人格、行为障碍和社会适应无能具有高危险率。西方国家以核心家庭为多,且家庭破裂、离婚率很高,这对儿童是严重的精神创伤,并使儿童自幼得不到良好的抚养。老年人在家中得不到照顾和支持,往往感到孤独无助,易发生心理障碍。
文化因素或地区差别对精神卫生的影响,已引起社会人类学家及精神病学家的共同关注。根据跨文化精神病学研究发现,在美国躁郁症患病率比25年前已下降,但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则上升。转换性癔病在文化教育程度较高的国家或地区较少见。即使在同一国家,城市与农村的发病率亦有所不同。临床中还发现,变态心理之内容、表现也与社会文化因素有关。
在不同种族之间,精神病的发病率可有所不同。如在我国,抑郁症、麻痹性痴呆及酒精中毒,均较欧美发达国家少。种族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与风俗习惯及生活习惯有关。
四、学习因素
学习理论认为,异常行为是由于(1)没有能力学习重要的适应性行为;(2)错误的学习、适应不良行为的学习;(3)对类似刺激模式,包括神经症如恐怖症、焦虑症、癔症性瘫痪等,都可以通过学习获得。
巴甫洛夫为焦虑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理论模型。巴甫洛夫在狗对圆形灯光作出反应后,以食物奖励或强化,而对椭圆形灯光的反应不予强化,然后将椭圆形逐渐放大接近圆形,使辨别越来越难,于是这些狗就产生了明显的情绪反应,形成“实验性神经症”。
owrer(150)提出了一种理论解释神经症,他认为可分为两阶段,开始是一个中性刺激通过条件反射引起焦虑,然后是工具性学习回避反应使这种焦虑减轻。他进一步说,立即发生的焦虑减轻是使神经症行为保持下去的强化因素。
行为学者认为人格障碍是受学习原理支配,受环境影响而获得的适应不良性行为模式。有人认为,人格障碍是社会学习的结果。stt虽然根据常识而不是实验证据提出了一个假设,但为临床医师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框架。他认为反社会行为发展有下列四种方式(1)一个人的学习过程是正常的,但在一个不健全的、反社会行为经常发生的家庭中成长,通过学习获得了违背一般社会标准的行为;(2)他没有得到正常的学习机会,因为在其家庭中行为缺乏首尾一贯的原则;(3)他学得的反社会行为是为了克服某种情绪问题,如一个人采取攻击行为也可能是为了掩盖自己对某件事的恐惧或怯弱;(4)学习过程本身不正常。170年eysenck认为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容易见于那些建立条件反射缓慢,从而不能正常学习正常行为的人们。
综上所述,变态心理之形成与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及学习因素均有关,它们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因此,我们要正确理解变态心理的形成,要从综合因素中去探索。
(文萍 张惠文 庞录秀 张会斌 张凤茹 孟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