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过河卒 > 第一百零三章 五大道门

第一百零三章 五大道门(1/2)

    齐玄素的一系列政令正式颁布之后,还是掀起了一些波澜。

    或者说,明面上没人反对,暗地里却暗流涌动。

    好些人暗中议论,说什么道门要亡于八代大掌教。

    这些人多半是看不惯齐玄素的某些政策,可能是反对西道门回归,也可能是反对重新武装中原佛门,不过这些都是老油子,不敢惹祸上身,仅限在议论的层次。言者无罪,倒也没什么太大问题。

    还有些人算是被戳了肺管子,因为齐玄素要鼓励花圃道士上前线,说是鼓励,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动员,所以相当一部分人引经据典,从古今中外的历史中找论据,竭力论证齐玄素是穷兵黩武的暴君,强烈反对战争,要求和平。

    说来说去,统一战争会死人,维持局面就行,这便是所谓的和平。

    至于先前为什么不反对,现在却要反对了,自然是因为这个政策严重伤害了花圃道士的切身利益。

    其实花圃道士早就不堪用了,齐玄素还是七品道士的时候,天罡堂就开始大量启用野道士。

    只是如今道门的兵力并不充足,防守有余,进攻就难免捉襟见肘。

    这里有一个问题,不到万不得已,齐玄素并不想动用驻守边境的大军,道门四大边军,凤麟洲、婆罗洲、东婆娑洲、西域,齐玄素这边占了西域、婆罗洲、东婆娑洲,秦李联盟占了凤麟洲,偏偏凤麟洲还能起到防御西道门的作用,可西域有佛门牵制,东婆娑洲有圣廷牵制,婆罗洲地域太广,形势复杂,镇守兵力本就捉襟见肘,也不好轻动。一来一去,齐玄素肯定不占便宜。

    所以他才以同意西道门回归为条件换取西道门出兵,同时还要拉拢张气寒这位凤麟洲道府掌府大真人。

    现在西道门还未出兵,凤麟洲也还未反正,那么正面战场便没有那么大的优势,很有可能搞成一锅夹生饭。这次江南出兵,还要从岭南、蜀州、昆仑等后方道府抽调客兵出战。

    在这种情况下,齐玄素连自己的大掌教亲军都要派上去,自然也要进行部分动员,就先从花圃道士开始。

    进攻芦州是机密,可提前动员肯定不是机密。

    别说齐玄素这么干,秦权殊也在这么干,在如今的战争模式下,抓壮丁的意义不大,也不需要炮灰,更需要高质量的人才,无论是炮兵,还是骑兵,亦或是水师和飞舟部队,都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建立的。花圃道士们接受了道门体系的培养,各种技能齐全,当然是最合适的人选。

    花圃道士们早已习惯安逸,当然不想上战场,便将矛头指向他们看来的始作俑者齐玄素。

    其实齐玄素并不在意针对他个人的人身攻击,最大的轻蔑便是无视,他多看一眼都算输了。不过在战前鼓吹所谓的“和平”,却是不能放任不管。

    自古以来,中原最大的正确不是和平,而是大一统。

    齐玄素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统一道门。

    南北朝可以发生在过去,却不能发生现在,没有人能担负起这个千秋之罪。

    周梦遥是很有主观能动性的,不必齐玄素吩咐,她就已经让人彻查此事,援引战时条例,从严从重处罚,有公职的直接开除公职,停止一切待遇,同时分别处于记过、记大过等处分,还要优先发配到前线,严重者直接下狱论罪。

    这个不大不小的插曲之后,齐玄素正式召开了金阙议事。

    因为最高层已经达成了共识,所以所有提案全部得到通过,最后再由大掌教确定,形成正式法案。

    西道门的回归已成定局。

    在金阙讨论的时候,张拘成提出了一个问题,西道门回归之后该怎么称呼?总不能一直叫西道门吧,正一道、全真道、太平道,然后出来一个西道门,十分突兀。

    齐玄素也考虑过这个问题,并且询问过澹台震霄等人的意见。

    因为西道门建立之初就是一个政治实体,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教派,他们早在中原逐鹿的时候就建立了政权,以西京为都城,类似当年的天师教,其实对教义并不看重,在这方面也着实乏善可陈。

    所以体澹台震霄等人认为,只要是正面的,那么他们都能接受。

    其实道门的流派很多,诸如东华、清微、上清、灵宝、天师、龙门、神霄等等,只是从大魏到大玄,陆续整合成两大支,即正一道和全真道,各个道派纷纷融入这两大支派,成为两大派系的分支,后来玄圣又在故纸堆里复活了太平道,如此是三道由来。

    按照这个划分,西道门应该跟全真道沾点边,又跟太平道沾点边。

    现在齐玄素让西道门回归,成为独立一级。必然也要从故纸堆里再造一个支派出来,这就头疼了。

    为此,齐玄素找了好些饱读经典的老道士集中讨论商议,除了西道门之外,连带北道门的名号也要定下。

    十几个须发皆白的老道士一头埋入浩如烟海的道藏之中,经过三天的研究讨论,最终给出了一个答案。

    原本想要拟定西道门为阁皂道,这是一个已经灭亡的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