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走进不科学 > 第六百四十二章 原子弹理论....完成!(下)

第六百四十二章 原子弹理论....完成!(下)(4/4)

是幻数概念的提出者。”

    壳式模型。

    这是1949年的时候由梅耶和魏格纳、简森一起提出来的一种原子核模型,后来他们还因此获得了1963年的诺贝尔奖。

    这个模型指出和原子里的电子类似,原子核里也有很多的壳层。

    对应不同能级,质子和中子位于不同的壳层上运动,还来回“跃迁”,并且它们也满足泡利不相容原理。

    惰性气体之所以化学性质稳定,是因为它的最外层被电子充满,因此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同理,原子核里的壳层被质子、中子填满时,也将拥有较大的稳定性。

    壳式模型更好的解释了一些核素的稳定性,还可以更好的预测或解释原子核基态的自旋和宇称。

    以氧17为例。

    8个质子填满3个质子壳层,8个中子填满3个中子壳层,还多出来1个中子。

    也就是内部满壳层的总角动量为0,8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总宇称为+1。

    这意味着氧17原子核的自旋和它的宇称,完全由第9个中子的自旋决定。

    随后徐云在纸上画了个简单的图示,说道:

    “陆主任,目前壳式模型已经被证明了它的准确性,如果将这个模型引入您的想法.您说会发生什么情况?”

    这一次。

    陆光达思考了比较长的时间,方才斟酌着说道:

    “质子和中子必须遵守泡利不相容原理,同时质子之间的电磁斥力被强相互作用力抵消,半经典结合能公式成立。”

    “也就是如果库伦势垒能被突破,那么应该可以反馈在原子核磁矩的变化上——最少是部分变化?”

    啪!

    徐云笑着打了个响指:

    “宾果!”

    按照壳式模型的思路,一颗原子的内层可视为球形。

    而外部价空间的核子则高高隆起,就好像一座高耸的冰山绕着一个大水球高速旋转。

    由于质子带正电,这座“冰山”还将带起一股股电流“潮汐”。

    因此冰山量级越大,那么潮汐的能级也将随之变大。

    这部分变化的能级其实就是陆光达犹疑的库伦势垒,也就是原子核磁矩的一部分。

    在宏观.或者说数据层面,这个变化的数值便是.

    电四极矩。

    在如今基地用于串列式加速器的情况下,想要验证这个变化还是很简单的。

    毕竟后世102号以后的核素,大多数都是在加速器内部合成成功的。

    想通了这点后,陆光达的脸色顿时变得欣喜了不少。

    毕竟对于他这类人来说,一个问题要是一直卡着没被解决,内心会纠结着睡不着觉的。

    只见他面带感激的看向了徐云,用力拍了拍徐云的肩膀:

    “小徐,多谢你解惑了。”

    徐云此时的伤势还没完全好,被陆光达拍了肩膀后忍不住呲了呲牙:

    “陆主任,您太客气了哦痛痛痛痛痛”

    陆光达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

    随后陆光达又将心绪拉回到了现实,开始计算起了六因子公式的优化内容。

    不过到了眼下这一步。

    无论是陆光达还是陈能宽那边,剩下的基本上都只是数学的推导问题了。

    理论思路被解决后,考验的纯属个人的计算能力——而这在如今的理论组内几乎是人人具备的素养。

    三个小时后。

    吧嗒——

    大于轻轻放下手中的笔,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眼睛:

    “呼总算搞定了。”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