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火星的磁场的主要手段依旧可以落实到火星自身上。
通过近些年对火星的研究考察和探测,科学界已经确认了火星和地球一样同样拥有铁镍金属构成的内核。
只不过这个内核相对比地球的内核来说不再那么的炙热和活跃,这也意味着它在对流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电流强度不够强大,继而导致磁场也不够强大。
但只要存在金属内核,并且没有完全停止运行,那么就有办法让它重新‘活跃’起来。
比如通过使用大当量的核武器来震荡火星核心,重新让火星的铁镍内核运动热起来的方法。
对于这一想法,相信不少人都在《地心抢险记》科幻电影中看过类似的操作。
在电影中,一种神秘的力量正在阻碍地球的正常运转,内核的转动即将停止。
为了拯救地球,拯救全人类,科学家们组织了一支特别行动小组,他们计划乘坐地下飞船抵达地心,在那里引爆一个特殊装置,以保证地球的正常运转。
理论上来说,的确可以通过核武器破坏火星核心,使其重新熔化并生成磁场。
不过这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难度极大,因为需要在火星上钻探到很深的深度。
哪怕是火星的直径远比地球要小,只有地球的一半左右。
但对于目前的人类科技来说,依旧是一个近乎不可逾越的距离。
要知道人类目前在地球上所挖过的最深的钻孔,也不过是前红苏的科拉超深钻孔,深度12,263米。
而这个深度,相对比火星接近3400千米的半径来说,连皮毛都算上。
所以这一方案的可行性相对较低,实施起来远比通过在火星外部构建设备来提供额外的磁场,来阻拦太阳风和宇宙辐射要更加的困难。
不过在他手中的火星改造报告上,徐川还提出了另外两种‘激发’火星磁场的方向。
第一种和激发火星土壤中蕴含的温室气体一样,通过大规模的轰炸行动来完成。
不过激活火星内核需要的不是核武,而是‘质量适中’的陨石和小行星!
没错,通过对火星的重力场进行详细的勘探,绘制出重力图后,动用超级计算机对火星的地壳牵引形式进行计算。可以确认需要多大多重的陨石或小行星才能够将撞击产生的冲击波精准的传递到火星的内核。
理论上来说,通过陨石撞击产生的冲击波,将力量引导到火星的内核,使其重新活跃起来这是完全可行的。
而这一方案也并非徐川首次提出来的。
早在上个世纪人类踏上太空,开始对火星进行探测时候的,就有人提出过这种想法。
不过与他手中这份火星改造报告中的陨石撞击行动不同的是,在以往,大部分重启火星磁场的方案是通过一颗或数颗足够大的行星,来撞击火星达到重新激活火星金属内核的目的。
但徐川提出的方案要细致很多。
通过数百,甚至是数千颗不同体积重量的小行星或陨石对火星进行‘批次’性撞击。
利用不同方向的冲击波,结合火星自身重力场的分布来牵引内核,使得内核重新运转。
与此同时,小行星和陨石中携带的水冰资源和
不得不说,这一方案远比在火星外部构建设备来提供额外的磁场要更加疯狂。
因为当前人类所掌控的科技,距离具备策划‘太空撞车’事故的技术还相当的遥远。
虽然说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可以提供充足的陨石和小行星,但如何将这些小行星停止下来,并且搬运到火星轨道附近,乃至让其精准的落入需要撞击的点位,都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需要解决各种问题和技术难题。
而且,别说是捕获陨石了,目前人类连回收太空中的航天垃圾都难以做到。
更别操控陨石撞击行星了。
再加上程度不好掌握,万一用力过猛,就把火星这颗地球备份服务器弄报废了那就更麻烦了。
所以综合来说,通过陨石撞击火星来激活火星内核这种想法,远没有在太阳和火星的拉格朗日点L1上安置一个大型的人造空间站来屏蔽太阳风的方案更加成熟与合适。
不过在徐川的改造报告中,陨石撞击火星激发内核还有一个作用。
那就是代替大规模的核武器,来对火星地表进行全面覆盖性的饱和式打击,在激活火星内核的基础功能上,起到释放火星土壤中二氧化碳、甲烷、水蒸气等温室气体的作用。
除此之外,大批量的陨石和小行星撞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牵引动火星的大陆板块,造成板块轻微位移的同时,激活火星表面过去早就沉寂了的火山。
就如同六千七百万年前造成恐龙灭绝事件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一样。
除了那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掀起的尘埃遮天蔽日外,撞击本身还牵动了地球的板块,造成了大量的火山喷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