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而言之,这些年意大利和法国的关系相当不错,二者的互补性极强,这和前世不一样,前世法国虽然也因为一战人口受到重创。
但是,前世的法国毕竟是坐在胜利者席位的,荣光依旧属于法兰西,而这一时空里的法国,却并非如此,一战在大多数法国人看来,反而是又一次“普法战争”,毕竟一战法国付出的太多,但是却什么也没有得到,可谓血本无归。
而这也是弗朗茨所担心的问题之一,他对鲁道夫说道:“自从欧洲经济复苏以来,意大利本身就和法国越走越近,现在意大利统一后,恐怕法国依旧会加大和意大利的合作,这对于我们而言是极为不利的。”
“意大利本身就是我们的潜在敌人,如果再得到英国和法国人的支持,迅速重新武装,那对于帝国在整个东地中海的地缘形势都将造成巨大冲击。”
“不仅如此,意大利统一,也就意味着我们失去了教宗国和那不勒斯两个十分重要的市场,教宗国和那不勒斯人口接近两千万,现在却都成了意大利王国的囊中之物。”
“这次意大利统一,可以说对帝国军事国防,经济都是极其恶劣的影响。”
别的不说,光是一个接近两千万人口市场的丢失就足够让弗朗茨皇帝心疼的了,对于现在的奥匈帝国而言,这个市场的丢失极大可能对于奥匈帝国经济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
而经济一旦出现问题,那就有可能引发国内新一轮的政治危机,尤其是奥匈帝国的那些非统治民族地区的分裂势力很有可能卷土重来。
而鲁道夫皇储对于这些情况心里也是一清二楚。
而意大利统一既然已经发生,且是在他眼皮子底下发生的,这个时候再推卸责任也于事无补。
所以,鲁道夫也彻底坦诚的认错道:“父亲,意大利这次统一,确实是我的失误。”
面对这个年轻时桀骜不驯的儿子,现在却能主动在自己面前承担责任,反而让老皇帝弗朗茨感觉到了后继有人。
于是,他反而难得的帮鲁道夫开脱道:“这也不完全是你的责任,毕竟谁也想不到,意大利居然能够通过这种形式,重新统一。”
“哪怕是我,面对贝尼托这种人物,可能也反应不过来,这些天我也对意大利发生的情况进行了复盘。”
“这次贝尼托统一意大利的过程确实让人叹为观止,他走出了一条之前欧洲从未有人走过的道路。”
“通过鼓动意大利的民众,煽动他们的情绪,来瘫痪我们在意大利扶持的势力,这种做法和俄国工党十分类似。”
“但是,贝尼托的手法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俄国工党夺权的过程中,伴随着战争和冲突,但是贝尼托却能恰到好处的拉拢所有可拉拢的力量,从而避免大规模流血事件和战争。”
“如果,意大利能因此爆发内战,那对我们来说,反而不会朝着坏的方向发展,毕竟战争爆发,我们也就有借口干预意大利,甚至堂而皇之的派军队进行镇压。”
“但这就是贝尼托狡猾的地方,他根本不给我们干涉的借口,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完成了对教宗国和那不勒斯的和平演变。”
“这也给了我们一个警醒,那就是贝尼托能通过这种手段统一意大利,工党也能通过类似手段,颠覆沙皇的统治,我们奥匈帝国也要提防狼子野心之徒,利用民间情绪,进行暴乱和国家分裂活动。”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处境甚至比之前的俄国还有意大利更加艰难,我们不仅要面对工党分子颠覆国家的破坏活动,还要应对极端民族主义和分裂分子的破坏活动。”
贝尼托就属于意大利的极端民族主义者,他能通过极端民族主义实现意大利的重新统一,那奥匈帝国境内的极端民族主义者,自然也可以借此煽动一些对维也纳不满的地区,从帝国分裂独立出去。
可以说,现在奥匈帝国被两种思维夹在了中间,东边是工党领导的俄国,而西面是极端民族主义分子领导的意大利,他们的意识形态都对奥匈帝国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说到底,还是奥匈帝国的情况过于复杂,国内的德意志人,匈牙利人,捷克人,罗马尼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可谓一团乱麻,各种矛盾十分突出。
所以,弗朗茨十分忧心的说道:“现在我们不仅要考虑意大利统一后对帝国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也要为国内可能发生的一些变故,提早进行准备。”
“悲观的来说,帝国的问题,几乎看不到解决的途径,这也怪我,没有处理好这些问题,从而给你留下了一个烂摊子。”
“当年,如果我能强硬一些,说不定帝国的局势也不会恶化到今天这个程度。”
弗朗茨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这些年奥匈帝国的分裂主义不仅没有因为他的一系列妥协政策而得到缓解,反而愈演愈烈。
之所以弗朗茨重点关注这个问题,是因为分裂分子还是有办法解决的,而不像工党分子一样,全世界对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