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在重工业,尤其是钢铁领域,就是他们的首都布宜洛斯艾利斯,连我们省都不如。”
在米希尔的认知里,莱塔尼亚省在东非的省份中也就中游水平,甚至在西部沿海省份里都不能排进前三。
在莱塔尼亚省上面,还有刚果省,西海岸省和本格拉省,经济发展水平都在莱塔尼亚省之上。
但是,就是米希尔眼中“微不足道”的莱塔尼亚省,放在南大西洋沿岸地区,尤其是其他国家严里,那也不是可以随便碰瓷的。
除了各国的首都和经济中心以外,没有哪个国家敢打包票,他们的其他城市在经济水平上比莱塔尼亚省的城市更发达。
莱塔尼亚省在钢铁产业上,在整个南大西洋沿岸都独树一帜,再不客气的说遥遥领先也不夸张。
是整个南大西洋沿岸的最重要的钢铁生产中心,也是整个南大西洋沿岸最重要的钢铁出口地区,基本上南大西洋沿岸大部分国家,都会从莱塔尼亚省进口钢铁。
当然,也有一些例外,就比如比利时的刚果自治领,亦或者是英法两国在西非的一些殖民地。
比利时自身就是钢铁生产大国,年均钢铁产量在二百万吨以上,而它的殖民地刚果自治领更是新崛起的钢铁产业基地,所以除了能够自给自足以外,还能对外出口。
而英法两国,他们主要出于贸易保护主义考虑,并不从东非进口大量钢铁产品。
毕竟,如果真从性价比上来说,从东非进口钢铁满足殖民地的发展,不管是价格亦或者运输成本上,东非钢铁的性价比肯定更高。
不过,东非还是通过间接手段,把手深入了两国的“禁区”,尤其是法国在西非的殖民地,他们虽然限制从东非进口钢铁,但是法国的钢铁却极度依赖比利时。
在丢失洛林和阿尔萨斯地区后,不仅法国本土工业发展需要比利时的钢铁产业作为补充,就是法国的西非殖民地也需要从比利时在非洲的殖民地进口钢铁来满足殖民地建设。
虽然,法国本土的钢铁产量也不小,但是光是满足本土需求都比较吃力,更不用说支援殖民地了。
所以比利时就又成为了法国西非殖民地钢铁需求最好的选择对象,但是刚果自治领建设的钢铁企业可是有东非的股份,所以法国从比利时进口的钢铁中,依旧摆脱不了东非的影子。
相比较之下,英国的情况则好的多,毕竟,英国的殖民地多,更是有加拿大这种工业超前发展的殖民地作为重要补充。
不过,英法和比利时能够不依赖东非,这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重要的工业国,而南大西洋沿岸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就不可避免的选择向东非下订单了。
阿根廷,巴西都是东非钢铁的进口大户,甚至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也会从东非进口钢材,而莱塔尼亚省的钢铁产品甚至通过麦哲伦海峡销往太平洋沿岸的智利和秘鲁等国家,或者北上进入加勒比海沿岸,销往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等地。
而贝西霍芬和米希尔都认同的南美富国,阿根廷每年从东非进口钢铁钢铁总量甚至排到了第一位。
这也是之前米希尔为什么说莱塔尼亚省可以不从阿根廷进口任何产品,但是阿根廷却要从莱塔尼亚省这里进口钢铁的原因。
阿根廷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这一点在重工业领域尤其突出,特别是钢铁这种最基本的重工业生产部门,阿根廷基本上等于零。
阿根廷只有少量的轻工业可以称道,就比如纺织业和食品加工业,而重工业和绝大部分工业产品,几乎完全依赖进口。
就比如阿根廷的铁路,虽然阿根廷铁路网在整个拉美地区最为密集和发达,但是其铁路建设的许多工业材料,都是进口获得的,就比如铁轨,机车,各类铁路设备等等。
米希尔说道:“阿根廷的工业发展层次,和其富裕程度完全不成正比,应该算得上是全世界少数不依赖工业而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
“这就是老天爷把饭喂到了阿根廷人的嘴里,而不完全是他们努力的结果,就拿畜牧业发展来说,阿根廷人把牛羊放在地里,不需要投入多少管理,它们就能自己生长出来,这和澳大利亚情况差不多,真是让人羡慕的自然环境。”
之所以这么说,这是因为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的生态系统和东非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东非的畜牧业发展,注定会比阿根廷和澳大利亚投入更多的精力,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却是阿根廷和澳大利亚缺乏大型猛兽。
南美洲和澳大利亚因为地理上和其他大陆相对隔绝的原因,这导致两地的生态系统演化和其他大陆有很大区别。
尤其是澳大利亚,缺乏顶级猎食者存在,这导致在澳大利亚,野猫野狗和兔子都能泛滥成灾。
而澳大利亚最具威胁性的生物恐怕就是湾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