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公主急忙道:“别急走!”转命颜月,“你去拦住他们。”又对小乞丐道:“你不要怕,有我在此,怎容他们放肆!”
那小乞丐眼睛红润起来,咬牙切齿地冷笑一声:“我怎会怕他?早晚有一天我要零剐了他报仇!”
那公主听小乞丐说得斩钉截铁,心内打个冷战,见他急着逃走,十分焦急:“你知道那把金锁的下落吗?能不能带来?”
小乞丐上下打量着她,反问道:“家祖母和婶婶曾说……说是……必须见到钥匙方可说出金锁下落,——况且金锁必得钥匙才能开得取来,你知道钥匙在哪吗?”
那公主定定地看看他,低头掀开胸襟,取出一枚金光闪烁的坠物:“钥匙在此,你可说出金锁下落。”
小乞丐眼光蓦地如电光一闪,随即又瞪圆了眼睛连连摇头:“我若说出金锁下落,只怕再走不出这相国寺!”
那公主朝外看看,回过头来盯住小乞丐,秀目光彩一闪:“钥匙给你。”便把手伸向小乞丐。
小乞丐张口结舌,有些不敢相信。忽听寺外响起送年的爆竹声,天空中炸开烟花的光彩,不时映到大殿里。此时天已过午,冬日里天短,又开始下雪,天黑得更加早,毕竟是京城,富贵人家多,这年过的倒是有滋有味的,相较起来一般人家贫苦人家人数更多,不然外面大广场里就上午那半拉集哪来的那么多人!
小公主走近身,把那金坠递给小乞丐,抬头看看殿外已经暗淡下来的半空中那灿烂的烟花,轻轻吟诵:“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说罢,又定定地看着他,似乎在问:“你明白我之用意吗?”
这是唐代宰相苏味道——他的第十一代子孙既是名传千古的苏东坡——描述元宵节的《正月十五夜》诗的前两句,全诗是: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小乞丐反而知晓,微微点头,随后低低吟诵接下后两句:“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那小公主见他十分流利地接下此诗后两句,顿时便放下心来,朝他点点头示意。
两人各吟诵一首诗的前后句,便是定下了后会有期的暗语。正月十五元宵节也称上元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元节,乃是我国旧时极为重视的传统节日。
那小乞丐也朝她点点头,随即抱拳一礼,轻轻说道:“公主殿下,后会有期!”转身便欲朝佛像后面溜走。
小公主看看殿外,侍女颜月并未拦住乔新魁,急忙问道:“你……你叫什么名字?”
小乞丐回过头来,眼眉一扬,神色中倒有几分警惕,见小公主神色如常,才反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小公主一怔,鲜嫩粉润的脸蛋儿红润起来,稍做迟疑方才答道:“我……我叫……石……石……若伊……”说到名字时,声音如蚊蝇般低。
前面听人说的那“宁阳”二字却不是她的闺名,而是她的封号。两汉隋唐历代规制,公主之类封号一般是以封地为号,从乡至县,再从小县至中县再到望县,之后是州、郡之类,等到其成年后,再封其国,亦是从小国到大国;当然也有一些公主的封号并不是以地为封,而是以美称为名,如唐代的长乐公主、太平公主之类。但她这宁阳公主的封地是哪里,小乞丐想遍脑海中所记地名也记不得有这地方,或许宁阳这地方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偏僻小县亦或是小乡?
大致在两汉时期,汉人姓、氏、名、字才逐渐完善,无论贵贱贫富才渐有姓有名,但这也仅仅指的是能居于统治阶层之人,仍与最下层的大多数草民无关。即使是古代典籍中的那些个“寒门庶族庶民”,注意庶族庶民不是贱民,即使贫寒也都能称得起”门“了,他们也就不是最底层的最广大的草根之民能比的。
而富贵人家给孩子取名的规矩就逐渐多了起来,他们的儿女比较贵重,虽然乳名小名也会起个贱名,立意是好养活,但唯独女孩子的闺名,无论大名小名均不能晓识外人;父女母子兄妹姐弟之间,也讲究个七岁而避,外人、尤其是别的男子平时也是不能随便接触别人家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