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开局满级的我选择在大明当老六 > 第433章 权力对等责任

第433章 权力对等责任(1/2)

    “汝等,听懂了么?”

    当这句话厉声的回荡在一干秋闱官员的耳中,就好像是天外一颗陨石,直接砸落在了他们的心湖之中,掀起一波滔天巨浪。

    震撼,恍然大悟,感动,复杂,振奋。

    种种情绪在他们心中交杂,最终演化作他们面上上涌的气血和抹不去的亢奋。

    纵然他们大多出身寒门。

    又或者直接就是泥腿子出身,但他们对于官场。对于朝廷,还是从亲朋故旧和师长同门中了解了许多潜规矩,听到了许多委婉的规劝。

    官官相护。

    和光同尘。

    排资论辈。

    说是糟粕也好,或是朋党的相互筛选也罢,他们对于各自的坎坷前路,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他们也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在这条为民请命的路上长久的走下去,或是在某一刻被现实击垮,沦为污吏贪官。

    因为他们身后无人扶持。

    身前也并无指引。

    就像是一堆为了践行田亩清丈的国策,而被临时筛出来凑数的“耗材”,根本无人问津。

    所以他们其实是相当迷茫的。

    然而今天,齐泰却给了他们一个截然不同乃至相反的答案。

    太子殿下不仅在关注着他们,还为他们今后的官途谋划了一条康庄大道。

    而他们要做的,大概就是在完成朝廷下达政务的同时,坚定践行好自己的理想,与贪官污吏划清界限罢了。

    这如何能让他们不亢奋。

    言罢。

    一众秋闱官员,面面相觑。

    又听齐泰再次重复。

    “如等,听懂了么!”

    一众秋闱待任官员齐声应喝:“谨记大人教诲!”

    望着台下在犹远处观望的民众,黄子澄适时扭过身,插嘴道:“好了。”

    “还有正事要做呢。”

    “国不可一日无君,这一方县令之职,也不宜空悬。”

    “朝廷与我等钦差临机应变之权,南阳府又授予我等公文。”

    “在朝廷未决定是否抽调其他官员至新野县赴任之前,新野县令一职,汝等可有人意欲暂代?”

    此话一出。

    高台上的一众待任官员登时呼吸加重。

    诚然,新野县是下县。

    地处偏僻,人烟稀少,物产不富。

    到这里出任,必然要面对几个巨大的难题。

    政务推行的困难。

    人生地不熟,容易被架空。

    无有赖生存的矿产或其他资源,难以将新野县经营得当,得到上级或朝廷的关注,若是维持不当,必将前途渺茫。

    但是,如今虚位以待的这个新野县令,可是正儿八经的朝廷七品官啊。

    就算是如齐泰,黄子澄这般经过朝廷培训培养,还到地方历练的官员,如今有不少也还只是八品的县丞县尉呢。

    只这一下,就得少奋斗多少年啊?

    想明白这点。

    一连几人都自高奋勇的站出来,表示希望参与新野县代县令一职的争夺。

    见状。

    唱白脸的齐泰登时又泼冷水道:“汝等可掂量清楚了。”

    “一县民生不是儿戏。”

    “没有真本事,莫揽千斤担。”

    “等到朝廷复查出什么问题来,严重的,县令之职登时收回不说,还将直接影响到你与子孙后代,剥夺三代科举机会,勿谓言之不预。”

    话虽说的如此骇人听闻。

    然而方才出言的那帮人,却未有一人面露惧色。

    开玩笑。

    祖辈多少代都是泥腿子,能出任为官已然是光宗耀祖,如今能当七品官,那是多少辈祖宗在地底下陪着笑脸讨来的福源。

    真要是退缩了。

    百年之后怕都无颜面对先祖。

    最终,还是黄子澄出面,按中榜成绩排序,如有二三人同样的成绩,则其余人共同票选。

    最终,还是一模样老成敦厚,约莫三四十岁模样,看起来就很踏实的待任官员当选。

    其名单(shan四声)雍,寒门出身,安徽池州人。

    郑重其事的从黄子澄手中接过了县令官印。

    一番简单的勉励和同僚的寒暄后,黄子澄和齐泰便让出了主导,由接管县令官印的单雍,指挥起在卫所校尉兵峰所摄下乖乖听话的衙役,再次将一众村长,里正及青壮聚拢起来。

    简单的自我介绍后。

    单雍便中规中矩的,按着一队人在南阳府便磋商好的流程,讲述起了朝廷先前在凤阳府推行田亩清丈的效果和意义。

    当然这只是一个引子。

    简单勾起百姓的兴趣后,单雍便逐步掺起了“私货”。

    不仅讲述田亩清丈中的一些细则。

    还穿插起了许多百姓检举乡绅地主的实例,其中甚至还包括了百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