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三十,雪粒子簌簌地砸在凉国公府的青瓦上,檐下的冰棱如刀般垂挂,在风中发出细微的脆响。
府门前的石狮子早已被积雪覆盖,无人清扫的台阶上连个脚印都没有。往年这时候,蓝玉的亲兵、旧部、门生故吏早该挤满了前院,敬酒的、送礼的、求办事的络绎不绝。可如今,偌大的国公府冷清得像座坟墓,只有老管家佝偻着背,在廊下点了一盏孤灯。
蓝玉坐在偏厅的炭盆旁,一壶烧酒,一碟冷掉的酱牛肉。他没有像从前那样拍案怒骂,也没有摔杯砸碗,只是沉默地倒酒,一杯接一杯地喝。
炭火噼啪,映得他半边脸发红,另外半边却隐在阴影里。他的胡须已经花白,眼角的皱纹深如刀刻,可那双眼睛却比年轻时更加锐利——只是不再有当年的狂傲,只剩下一种近乎冰冷的清醒。
老管家小心翼翼地推门进来,低声道:“国公爷,厨房问……年夜饭还按旧例准备吗?“
蓝玉没抬头,只是盯着酒杯,半晌才嗤笑一声:“旧例?三百人的宴席?现在府里还剩几个活人?还会有多少人来吃我这凉国公府的晚宴?“
管家不敢接话。自打蓝玉被削爵革职,府上的亲兵被调走大半,幕僚散尽,连厨子都跑了一半。如今偌大的国公府,除了几个跟了蓝玉几十年的老家奴,几乎没人愿意留下。
“随便弄点吧。“蓝玉摆摆手,“炖锅羊肉,蒸条鱼,再烫壶酒。“
管家刚要退下,蓝玉忽然又叫住他:“老赵。“
“国公爷还有什么吩咐?“
“依旧给我做三百人的宴席,活人不来,那就给我那些死去的弟兄、义子吃!”
“快去!”
“是是,老奴这就去办!”
窗外隐约传来远处街巷的爆竹声,孩童的嬉闹声,还有不知哪户人家宴客时的划拳声。蓝玉听着,忽然想起去年今日——他还在军中大帐,和麾下将领痛饮,酒酣耳热时,他拍案而起,高喊“大丈夫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满帐将士齐声应和,声震屋瓦。
而现在,他连个能喝酒的人都没有。
他伸手摸了摸腰侧——那里原本该悬着他的佩剑,可如今空空如也。太上皇革他职时,连他的将印和御赐宝剑一并收了回去。
“呵……“蓝玉冷笑一声,又灌了一杯酒。
若是从前,此刻的蓝玉早该暴怒。他会踹翻桌案,痛骂忘恩负义的同僚,甚至提刀上马,冲进皇宫讨个说法。可现在的他,只是安静地坐着,连呼吸都平稳得可怕。
——因为他终于看清了很多事。
他看清了那些曾经鞍前马后的“兄弟“,如今一个个避他如避瘟神;看清了那些他曾以为牢不可破的权势,原来不过是皇帝一句话就能剥夺的东西;看清了自己半生征战,最后竟落得个“骄纵跋扈“的罪名。
最让他清醒的是——他发现自己竟然不恨朱元璋。
是的,不恨。
若是几年前,他一定会咬牙切齿地咒骂太上皇“鸟尽弓藏“。可现在,他只是冷冷地想:换做是我,大概也会这么做吧。
一个功高震主的武将,一个结党营私的权臣,一个连皇帝都敢顶撞的狂徒——这样的人,哪个帝王能容?
“哈……“蓝玉忽然低笑出声,摇了摇头,又给自己倒了一杯酒。
“欧阳伦!”
一想到这三个字,蓝雨面容都狰狞起来,“若没有你欧阳伦,我蓝玉怎么会落得如此下场!”
“老天爷,你既然让我蓝玉崛起,又为何安排一个欧阳伦出现啊!”
用杯子喝不爽,蓝玉直接提起酒壶喝起来。
就在他以为这个年夜注定无人登门时,府门忽然被叩响。
老管家急匆匆跑来:“国公爷,有人求见!“
蓝玉眉头一皱:“谁?“
“是……宋公府的冯小公子。“
蓝玉一怔。冯胜的儿子?冯家如今正得圣眷,怎么会在这时候来见他这个“罪臣“?
“让他进来。“
片刻后,一个披着狐裘的年轻人踏雪而来,手里提着两坛酒。
“晚辈冯忠,给凉国公拜年。“年轻人恭敬行礼,随后笑道,“家父说,天寒地冻,怕您一个人喝酒没滋味,让我送两坛辽东来的烧刀子来。“
蓝玉盯着那两坛酒,忽然笑了:“你爹倒是胆子大,这时候还敢往我这儿送东西?“
冯忠不卑不亢:“家父说,袍泽之情,不在朝堂,在战场。“
蓝玉沉默良久,最终伸手接过酒坛,拍开泥封,仰头灌了一口。烈酒入喉,烧得他眼眶发热。
“回去告诉你爹,“他低声道,“蓝玉记下了。“
冯忠拱手告辞,身影很快消失在雪夜中。
蓝玉站在廊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