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放任不管,岂不可惜?”
“若是朝廷能够一点点的解决这样的问题,哪怕收效不算大,可是陛下的态度摆出去了,让天下学子明白了陛下的用心,这也是好的。”
说到底。
这也是名声的问题。
正好,这个问题,能够击中李世民的心扉。
“陛下常说,国之根本,在于人才,若是因为钱财的事情,埋没了人才,岂不成了陛下过失?”
李世民沉吟片刻。
不愧是自己的皇后。
听皇后这样一说,脑海之中的想法,霎时间就通透了。
“明白了。”李世民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不愧是朕的皇后,这一下子,朕脑海中的思路,算是捋清楚了,如此,就不打扰皇后休息了,朕这就去召见房玄龄,好好商议商议这件事。”
长孙皇后温柔一笑,点点头。
“陛下也要注意休息才是,莫要累坏了。”
“现在朕是一点都不觉得累,只觉得干劲满满啊,走了。”李世民笑着摆了摆手,转身离开了内殿,带着王德往两仪殿去了。
不同于方才,这时候,李世民已经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见房玄龄和杜如晦了。
一出立政殿,李世民就吩咐王德,让人去召房玄龄杜如晦去两仪殿。
等到李世民回到两仪殿的时候,两人恰巧也赶到了殿外。
“走吧,朕有事找你们商议。”李世民脸上带着轻松愉悦的笑容,率先迈步走进了两仪殿。
两仪殿内殿,君臣对坐。
李世民将李复写好的章程递给了两人,让两人分开查看。
“看看吧,这是怀仁对庄子上的书院,提出的新的制度。”李世民说道。
两人分别接过一部分章程,迅速浏览,而后交换各自手里的纸张,再次查看。
“这个提议,很好啊。”房玄龄放下手里的纸张:“臣觉得,十分可行。”
“朕也觉得,十分可行,有了这书院,朕更是见到了更多天下不同的学子所面临的困境,许多寒门学子,他们有才华,也有天赋,但是因为家境贫寒,无力承担书院的开销,白白浪费了他们的天赋,让人觉得惋惜。”
“以往,若是无人发掘,都不知道,尚且能当做没看见,可是如今看见了,还要当做没看见,什么都不做的话,那朝廷,将错失许多未来的可用之才啊。”
“朝廷要用人才,也要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
“人才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李世民语重心长的说着。
房玄龄杜如晦两人听完李世民的话,也是认同的点点头。
这跟当初魏征所说的教化,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魏征说的狡猾,是广义的。
而针对书院的学子,朝廷进行扶持,这是狭义的,是有针对性的。
“陛下所言极是啊。”杜如晦赞同。
“如今知道了这件事,也就需要好好考虑了,不仅仅是庄子上的书院。”李世民说道:“国子监弘文馆,包括长安城里的书院,也应当设立一些名额。”
“如此,激励学子们用心读书。”
李世民直接照搬方才长孙皇后说的话。
“国家的根本,也是在人才,对于寒门的学子来说,如果因为钱财而埋没了他们的才能,朕知道了,却不做些什么,那就是朕的过失了。”
“对于成绩优异的学子来说,奖励制度,更能够激发他们向上奋发图强,同时,这也是代表了朕的态度,代表了朝廷对学子激励的态度。”
“所以,为了能够让他们安心求学,这章程上所言,朕觉得,是可以实行的,不知道你们两位的意见如何?”
“这章程只是初定,公布之前,咱们尚且可以讨论补充诸多细节。”
李世民的目光扫视过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
“朕思虑此事,打算从宫中内帑中拨调出一部分钱粮,用于设立奖学金和贫困生的补助,以宫中的名义,资助学子们完成学业,你们以为如何?”
房玄龄沉吟一声,随后拱手言道:“陛下心系天下学子,此乃仁政之举,不过,资助学生完成学业,此乃长远之计,若是这些学子能够成材,将来必能为国效力,回报朝廷,只是,宫中内帑为陛下私库,宫中用度方面,或是其他方面,是否会因此受到影响?”
宫中内帑被皇帝拨调去研究火药的事情,房玄龄知道。
甚至在几个亲近大臣中间,这也不是什么秘密。
但是朝中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件事。
内帑钱财的调用,不属于朝廷管辖范围。
那是人家皇室自己的腰包,是皇帝私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