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 > 第1041章 缝衣铺的文章

第1041章 缝衣铺的文章(1/2)

    “臣谨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臣本牧民于凤阳,以求安闲得一隅,不敢争鸣于朝堂,仰先帝不弃,亲询亲问,臣虽不才,亦甘为马前卒也,

    是闻海外有倭,侵我番邦,屠我子民,臣闻岂敢不痛耶?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谨不敢肩比先贤,为万世开太平,然亦有拳拳报国之心,

    寇可往,我亦可往,有犯我华夏者,虽远亦必诛也,

    仰先帝之福,陛下不以臣卑鄙,臣不敢有负陛下之重托,今终驱逐鞑虏于外海,

    赖上下将士用命,徐帅指挥镇定,今北方已定,将帅奋勇,当奖三军,是为故例,

    然臣听闻,犹有佞臣当朝咆哮,试与天朝欲比肩,瓜分藩国之地,是为无耻之尤!

    臣本领低微,然大丈夫生于世间,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愿为大明前卒,愿为陛下驱策,再战百年!”

    苏谨人虽未归,但捷报抵京,疏中言辞虽然有抄出师表的嫌疑,但个中内容却无不振聋发聩。

    刚刚还在看热闹的官员,听到这里的时候,脸色就有点不好看了。

    他们想的是看热闹,但苏谨却说的很清楚,倭国虽然不是东西,但那也是大明的藩属,岂能由你们撮尔番子,来和大明讨价还价?

    坐在上位之首的朱棣,虽然脸上不动声色,但早已心中暗爽。

    最重要的是,他从奏疏中听出来了谨弟的意思——倭国,大明要收。

    虽然苏谨私自处决了约翰让他有点不爽,但他也清楚,在这件事上,谨弟没有私心,完全是在替他考虑。

    苏谨的奏疏并没有到此完结,后面还有大量的内容,不过都是在表述军功和收获。

    但听到最后提及的一件事,朱棣忽然眯起了眼睛。

    谨弟,要给李景隆扶柩回京?

    他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在向曹国公府示好?还是源于...内疚?

    然而这个消息落在刘观的耳朵里,却有了不一样的心思。

    在他看来,苏谨这是怕了。

    他怕百官在曹国公殉国一事上,对他纠缠不休,他怕因为这件事被推下那个位置!

    枉他苏谨自命不凡,一副视功名如尘土的清高模样,最后还不是对权力恋恋不舍?

    人群之中的刘观默默闭着双眼,轻轻调整着自己的呼吸,良久之后,如鹰的双目陡然睁开!

    “苏大人,今日大朝之后,你我的较量正式开始。”

    正旦大朝结束,按照以往的规制,朱棣要宴请凤阳老乡的代表,以及勋贵。

    但如今距离洪武帝离世已经五载有余,更何况朱元璋在的时候,晚年对这些老乡也早已失望,接见次数屈指可数。

    去年为了登基大典,也为了证明自己法统的合理,朱棣才捏着鼻子召见了凤阳派出的代表。

    但今年明显他没有这番兴致,把人喊进宫来奖勉几句,给些赏赐就打发走了。

    至于武勋,就更没那个必要。

    毕竟朱棣的亲信武勋,现在都在全国各地、海内海外忙着行军打仗,他想见也见不着。

    元月初二,本应是演武大典,朱棣却将今年的演武取消,向后推迟。

    能战的大军基本都在打仗,剩下的不是京营就是御林军,地方压根抽调不出兵力参演。

    既然如此,还不如等大军班师,再让这些使者看一看,什么是上国军威。

    永乐二年正旦当晚,苏谨在平户岛的战舰上,度过了新年第一天。

    陪他过年的,是他的两个小舅子。

    朱允熥面色古怪的看着姐夫:“姐夫,你那奏疏...”

    “怎么,写的不好吗?”

    今晚苏谨破例喝了点酒,脸色红扑扑的带着得色:

    “好多人都说你姐夫虽是进士,但文章写的不好,不会掉书袋,可咱今儿写的奏疏,有理有据有节有气势,乃上乘佳作也~”

    朱允熞噗嗤一声笑出了声,一点面子没给姐夫留:

    “姐夫,就连我这大老粗都看出来了,你就是抄人家诸葛孔明的出师表,还把上古先贤的话七拼八凑的摞了进去,哈哈哈,缝衣铺的文章!”

    苏谨面无表情的起身,转身向隔壁桌的马三走去。

    朱允熥带着同情的眼光,看着这个傻弟弟。

    自打出海以来,朱允熞克制自己滴酒不沾,今儿总算是开了荤,自然也没少喝。

    “咋了三哥?”

    “没事,三哥就是没想到,这么久没见,你的头还是这么铁,唉,自求多福吧。”

    “啊?”

    话音刚落,只见马三拎着裤子跟在姐夫后面,苏谨则拎着他的皮带,一脸狞笑向自己走来。

    “啊~~~~~~~~~姐夫饶命,我姐以前就给你定过规矩,过年不许打孩子!”

    “给我站住!”

    眼看朱允熞要跑,苏谨二话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