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614章 民族英雄李广

第614章 民族英雄李广(1/3)

    李广,陇西郡成纪县人,世代传习射箭之术,先祖秦朝将军李信曾追获燕太子丹。

    汉文帝十四年,匈奴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的身份参军,

    因善于骑术和射箭,斩获敌人首级众多,被封为汉中郎。

    李广的堂弟李蔡,被任为中郎。

    二人又都任武骑常侍,年俸八百石。

    李广随汉文帝出行狩猎时,格杀猛兽,英勇无敌。

    汉文帝认为,如果他生活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不在话下。

    “汉文帝后元七年汉文帝去世,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任李广为陇西都尉,后又改任骑郎将。”

    “吴、楚七国叛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随从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

    “在昌邑城下,李广夺取敌人军旗,立功扬名。”

    “可是,由于梁孝王私自把将军印授给了李广,回朝后,朝廷没有对李广进行封赏。”

    “之后,李广被调任为上谷郡太守,屡次与匈奴交战,典属国公孙昆邪向汉景帝哭诉说,”

    “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但他仗着自己有本领,不停和匈奴作战,恐怕他会死在战场上。”

    “于是,汉景帝调李广任上郡太守。”

    “之后,李广转任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上郡等郡太守,每一任上,都以力战闻名。”

    “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时,汉景帝派遣一名内官跟随李广学习。”

    “一次,内官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时,遇到三名匈奴人。”

    “交战中,三名匈奴人不但射伤了内官,还几乎杀光了他带领的骑兵。”

    “内官逃回到李广身边后讲明了情况,李广认为这三人一定是匈奴的射雕能手。”

    “于是,李广带领一百名骑兵去追击。”

    “追上三名匈奴人后,李广命令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他亲自去射杀,”

    “最终两人被射死,一人被活捉,如李广所料,他们果然是匈奴的射雕手。”

    “这时,远处有几千名匈奴骑兵赶来,他们以为李广是诱敌之骑兵,便到山上摆好了阵势。”

    “李广的百名骑兵很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

    “李广却认为,他们离大军几十里,按照眼前的情形,如果骑马逃跑,匈奴一旦追击射杀,他们立刻就会被杀光。”

    “但如果他们停留不走,匈奴人就会以为他们是大军派来的诱敌之兵,必定不敢攻击他们。”

    “于是,李广下令骑兵向前,直到离匈奴阵地大约二里的地方才停下来,并命令所有人下马解鞍。”

    “骑兵们担心敌人数量多,又离得近,如果有了紧急情况,不知道该怎么办。”

    “李广反而认为此举会让敌人更加坚定地相信他们是诱敌之兵。果然,匈奴骑兵不敢攻击他们。”

    “有一名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阵监护士兵,李广立即上马和十几名骑兵一起奔驰,趁机将其射死,”

    “之后又回到自己的骑兵队伍里,像之前一样解下马鞍,并让士兵们放开马,随意躺卧。”

    “当时正值日暮黄昏,匈奴军队看到李广及其骑兵的表现,始终觉得奇怪,不敢进攻。”

    “到了半夜,匈奴兵又以为汉朝在附近有伏兵,想趁夜偷袭他们,便领兵撤离了。”

    “第二天早晨,李广才回到大军营中,原来,大军因为不知道李广的去向,所以无法接应。”

    “后元三年,汉景帝驾崩,汉武帝刘彻即位,因左右近臣都认为李广是名将,”

    “于是,汉武帝将李广由上郡太守调任未央宫卫尉。”

    “李广出任未央宫卫尉时,程不识出任长乐宫卫尉。”

    “程不识曾和李广都出任过边郡太守并兼管军队驻防,但是二人治军风格各异。”

    “攻打匈奴的时侯,李广的军队没有严格的队列、阵势,”

    “而且会在水草丰盛的地方驻扎,晚上也不打更自卫,幕府简化各种文书簿册,”

    “不过,李广在远处布置了哨兵,军队不曾遭遇危险。”

    李白:程不识则对队伍编制、行军队列、驻营阵势严格要求,不但夜里打更,

    而且军吏要通宵达旦地处理公文簿册,军队得不到休息,但也不曾遇到危险。

    程不识认为,李广治军简便易行,然而敌人如果突然进犯,

    他就无法阻挡了,而自己的军队虽然军务烦扰,但敌人也无法进犯。

    当时,李广、程不识都是汉朝边郡名将,但匈奴害怕李广的谋略,士兵也大多愿跟随李广,而以跟随程不识为苦。

    元光二年,汉武帝听从王恢之言,在马邑城两旁的山谷中埋伏重兵,意图围歼匈奴,

    李广任骁骑将军,受护军将军韩安国统领节制。

    但因匈奴发觉了汉军的计谋,大军无功而返。

    元光五年,李广由卫尉被任为将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