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重生南宋,泼皮称帝传 > 第720章 洺湖阁楼

第720章 洺湖阁楼(1/2)

    “少给我说那冠冕堂皇的话,孩子见了你像见到仇人似的,”

    “我们家这好的条件,孩子还不好好学习,大名府数理学院一个叫高思的孩子,一个月的时间,就把数理学院全部的数理课学完了,我这聪明绝顶的大脑,孩子怎么就没有遗传到一点,”

    “你聪明绝顶,到现在你字都还没有认全,”

    “认识字多,有啥用,现在是谁懂的数理知识多,才是聪明的人,”

    中国的古代汉字特别多,那篇《洛神赋》,生僻字之多胡湘看了也是头大。

    但现在武安的风气变了,谁懂的科技知识多,才是最聪明的人,更会被称为神人。

    这都是科学技术的非正常革命式快速发展,带给人们巨大的震撼,也改变了人的认知观。

    枪械,蒸汽机,电灯,电报,铁路等等。

    这些神奇的震撼是在千百年的古书上是看不到的。

    想要理解及掌握其中的缘由,就需要学习数理知识。

    因此现在对数理人才的需求很大,各个研究所都想招聘逻辑思维强大的学生搞研究,也让数理学院变的重要起来。

    有需求才会重视,而不是重视产生需求。

    千年的封建社会不重视数理人才,是因为社会没有需求,导致很多有天才大脑的数理人才,当兵的战死沙场,当农民的累死田间地头。

    就是北大那位大神,不说回到古代了,让他跟着前世的胡湘混,不要从事数学,在工地当小工搬砖和泥,大工不骂死他才怪。

    现在大名府数理学院有了一批善于逻辑思维的学生,其中的佼佼者就是高思,年龄不大,但数理知识对其他的学生是碾压的。

    胡湘有意要把高思的父母接到青岛港定居。

    下午胡湘出去了。

    大街上扫雪的人特别多。

    武安官府衙门有规定,各家门口路段,各工坊所在路段,要及时清理所负责路段的积雪,不然会受到处罚。

    胡湘也看到很多妇人孩子老人在清理积雪。

    户门口路段扫雪的全是妇人孩子老人,而工坊路段都是男人。

    这全民扫雪的效率是巨大的,雪在大,也能很快清理出一条无雪的道路。

    胡湘希望这条法定一直保留下去,不能光靠官府雇佣的环卫民夫。

    除了城内道路,城外的主路,也有人在清理。

    “三郎,这冷的天,你还出来视察,”

    胡亮看到胡湘,从豪华马车棚里下来。

    现在的胡亮是武安官场最高负责人,管辖范围包括武安,峰峰矿区,涉县,沙河等地。

    “亮哥,这大的雪不常见,得好好欣赏一番,”

    “呵呵!我们去洺湖看看,那的风景更壮美。”

    洺湖是武安城近郊的一个大水库,大坝修好后,积水面积有三千多亩,目前是武安城的重要水源地之一。

    李冶派人测算洺湖水容积量,有三千万立方米,武安的水资源,能满足未来武安城百万人口需求。

    而且在洺河上游北洺河,武安城西北六十里,有一段人字大峡谷,也特别适合修建水库。

    目前正在筹划中。

    因为是水源地,洺湖周边二里内及洺河上游全部保护起来了,洺湖还用砖铺了环湖路。

    胡湘出来并没有乘马车,于是上了胡亮的豪华马车。

    车厢内很宽敞,也明亮,两侧配置了玻璃窗,也很暖和,那是在车厢角设置了木炭火炉。

    这豪华马车,成了武安新贵的标准配置。

    轿车目前在舒适度上,还不能和马车相比,还属于豪华奢侈的大玩具。

    胡湘和胡亮在车厢内相对而坐。

    “三郎,现在武安的百姓,有不少人抱怨物价贵,发牢骚话,说同样的大米,武安比大名市场上高五成,盐,糖,油,丝绸面料也贵,说只要不是武安境内生产的,同样的货物都比外面的贵,”

    武安市场货物物价高,是官府商定的,外来的货物,都是经过户部运到武安售卖。

    武安大部分人是工匠,工钱普遍偏高,工钱定的高,那物价相应得提高点,不然财政压力太大。

    武安的高工价,让大名府的工匠很是羡慕,干同样的活,工钱高一倍,都向往去武安工作。

    “煤炭,高粱,小米这些价格定低点,抱怨声在大,也不用管,”

    “嗯,价格是很低,但价格低,高粱,小米也都卖不动,谁家要是吃高粱窝头,还不被人笑话,都忘本了,都特娘的,不知道以前的苦日子了,”

    其实武安工匠的抱怨,发牢骚,还有一个原因,一些武安新贵们购买外来货物,价格就很低,相当于特供。

    以胡亮家为例,府中上下加上仆人,有四十多口,每天午饭都是蒸大米饭,还顿顿有肉。

    胡亮家杀猪时候,还会把肉分给仆人半斤八两。

    武安的大户家族,院里角落地带都垒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