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组的成员们迅速投入工作,通过与村东头这户人家的主人耐心沟通,逐渐获取了更多关于那几位亲属的信息。据主人描述,来的是两男一女,是他们远方的表亲。男人一个高高瘦瘦,另一个则身材魁梧,女人留着短发,眼神犀利。这与现场勘察发现的陌生脚印和指纹所推测出的嫌疑人特征高度吻合,这更加坚定了警方对这三人的怀疑。
“我们必须尽快确定这三个人的身份和行踪。从这户人家的社交关系入手,看看能不能找到他们的联系方式或者其他相关线索。”李明在行动组内下达指令。警员们兵分多路,一部分继续留在村里,对村民进行更细致的走访,询问是否有人知晓这几位外来亲属的更多情况;另一部分则回到警局,利用技术手段,从户籍档案、通讯记录等方面展开排查。
留在村里的警员们挨家挨户地询问,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知晓情况的人。“大叔,您再仔细想想,那天来村东头那户人家的几个亲戚,您之前见过吗?有没有听他们说过自己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一位警员耐心地询问着一位村民。村民皱着眉头,努力回忆着:“好像听村东头老张提过一嘴,说他这几个亲戚在城里打工,具体干啥不太清楚。那天来的时候,看着行色匆匆的。”这个信息虽然模糊,但让警员们看到了一丝希望。
与此同时,警局里负责技术调查的警员们也在紧张忙碌着。他们通过户籍系统,在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与村东头人家有亲属关系且符合两男一女特征的人员。经过数小时的艰苦排查,终于锁定了几个可能的目标。然而,这些人员的联系方式大多已经失效,想要找到他们的具体位置,难度极大。
“不能就这么放弃,继续深挖。从他们的通讯记录入手,看看能不能找到近期与他们联系过的人,通过这些人来确定他们的行踪。”李明在技术部门的办公室里,看着警员们布满血丝的眼睛,坚定地说道。
警员们重新振作精神,继续投入工作。终于,在对其中一名男性嫌疑人的通讯记录分析中,发现他在案发后曾与一个名叫王强的人有过多次通话。通过进一步调查,警方找到了王强的联系方式,并迅速与他取得了联系。
“喂,您好,请问是王强吗?我们是警察,正在调查一起案件,想向您了解一些情况。您认识李正群吗?”警员在电话里礼貌地问道。
电话那头的王强沉默了片刻,紧张地说:“我……我认识他。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您别紧张,我们只是想了解一下,最近您和他有联系吗?他现在在哪里?”警员耐心地引导着。
王强犹豫了一下,说道:“前几天他联系过我,说他和几个朋友在东沟,好像在找工作。具体位置我也不太清楚。”
得到这个线索后,警方立即行动,前往东沟展开调查。在当地警方的协助下,他们对城镇的各个角落进行排查,寻找那两男一女的踪迹。他们走访了各个工地、劳务市场以及廉价出租屋,向每一个可能知晓情况的人展示嫌疑人的画像。
“大哥,您看看这几个人,最近有没有在附近见过?他们可能在找工作,或者租房子住。”警员们拿着画像,询问着一位在工地门口卖盒饭的摊主。摊主仔细看了看画像,想了想:“好像是有这么几个人,前几天在这边转悠过,看着像找活儿干的。后来往那边的城中村去了,具体住哪儿就不知道了。”
警方顺着线索,迅速前往城中村。城中村环境复杂,人员众多,排查工作难度极大。但警员们没有丝毫退缩,他们一家一家地敲门询问,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藏身之处。在经过数小时的艰苦排查后,终于在一栋破旧的出租屋前,发现了那辆与监控中相似的摩托车,车把手上的红色彩带在阳光下格外显眼。
“就是这里了,大家小心。”李明向队员们示意,大家迅速围拢在出租屋周围。李明上前敲门,大声说道:“开门,警察查房!”屋内传来一阵慌乱的脚步声,过了一会儿,门缓缓打开,露出一张惊慌失措的脸,正是其中一名男性嫌疑人。警员们迅速冲进屋内,将屋内的两男一女全部控制住。
“你们是谁?为什么抓我们?”女性嫌疑人尖叫道。
李明严肃地说:“我们是警察,正在调查李家村的一起命案。你们几位跟我们走一趟,配合调查。”
审讯室的灯光惨白而刺眼,将狭小空间照得如同白昼。
李正群被押解进来,他脚步虚浮,眼神游离,身体微微颤抖着,被警员按坐在审讯椅上。李明和老张站在一旁,目光如炬,紧紧锁住李正群。李明走上前,拉过一把椅子,缓缓坐下,声音低沉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李正群,这里是警局,现在你要如实交代你在李家村犯下的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