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章新一期的杂志卖爆了(1/2)
在姜晚的操持下,新杂志社的第一期杂志出版了。因为张主编之前的造势,很多人对新杂志社出版的内容产生了期待感。特别是当他们听说,杂志社换了老板和主编,就连内容也爆改了,新杂志一出版,大家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都买了一本。大家翻开杂志的时候其实只是出于好奇,单纯想知道前后有多大变化。结果没想到看到内容后真香了。这次新出版的内容竟然全部都是长篇和中篇小说。大家看习惯了短篇,其实是有些难以接受长篇小说的。当他们抱着这样的偏见,打开了第一篇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他们看了一篇又一篇,看完之后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后续的内容。那些带着试试看心态的人,现在只觉得自己的心里都被掏空了。他们都不由自主的跟着剧情,期待着下一次杂志的发行。因为这些小篇小说实在是太好看了,他们立刻推给了身边的朋友。朋友看完之后立刻入坑,之后热烈的跟他们讨论着后续的剧情。为了避免滑铁卢,姜晚第1期杂志只印了3万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收到加印的信件越来越多。一周之后,姜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又加印了3万册。毕竟是一个名声崩坏的原杂志社,姜晚也不敢一次性印的太多。名声是需要一点点积累的,万一卖不出去后果就会很严重。所以走第一步的时候她格外小心翼翼。没想到这三万册一经发出,立刻就被抢购一空。这下也不用读者写信催促,姜晚再次又加印了5万册。她原本以为这就是极限,却没想到是五万册也在三天之后卖完。这时候姜晚意识到市场有些疲软,但也没有完全饱和。如果这时候再加印5万册的话,短时间内肯定卖不完。再过一段时间第2期就要出版,两者的时间会产生冲突,到时候势必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她想了想,最终还是决定加印三万册。这3万册上市之后果然跟她的猜测一样,整整卖了一周才全部卖完。这还是用上了之前的渠道,全方面的宣传之下。最终第一版杂志就因为市场的需求一直加印,总共爆卖了14万册。这对于一个声名狼藉的老牌杂志社来说,第一次出版就取得这么亮眼的成绩,其实已经非常不容易。早在第2次加印的时候,姜晚就开始催稿。后续几次加印的过程中,姜晚就已经紧锣密鼓的安排着第二次出版。她当时的想法是,不管是第一次能卖出多少万册,像这种连载的小说,必须要抓紧时间出版后续的内容。读者现在是有新鲜感,时间一长可能就会忘记之前的内容。一般的杂志社都是一个月出版一册,或者半个月出版一册。姜晚定为一个星期出版一册,这样就会让他们对这些长篇小说着迷,忍不住买了又买。不过这样一来,杂志社的工作量就会大大增加。唯一的好处大概是,这一波操作肯定能赚到钱。工作量成倍增长,得到的回报也是成倍增长。第1期就印了14万册,一个月印四期,加起来就52万册了。一些非常火爆的杂志社一期下来最多就印一百多万册。别人靠质量取胜,姜晚直接靠数量取胜。而且她心里清楚,他们杂志社只不过是刚刚起步,其实也是有质量的。只是这个被人认可的过程有些漫长,后续继续这样发展下去,一定会越来越好。因此第二期杂志印刷的时候,姜晚大着胆子直接印刷了10万册。要知道如果这些杂志卖不出去,就会全部砸在手上,造成极大的亏损。但幸运的是她的决策非常正确,因为第一次的积累,这一次印刷出来的书籍格外好卖。10万册也就卖了两天,还有很多人嚷嚷着不够。姜晚赶紧又让人加印了5万册,却没想到有些人虽然是从中间看过来的,但是不妨碍他们对作品的喜欢。信件像雪花一样纷沓而来,竟然是有人让他们加印第一册,而且人数还不少!姜晚之前开的杂志社,一般一期杂志发行之后,从来不会有人要求加印前面的。她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当下有些震惊,但是又很快反应过来。他们现在的运营模式跟之前不一样,所以出现不同的情况也很正常。她冷静下来之后仔细想了这个问题,目前收到的加印第一册的信件总数是200多封,接到的电话有500多个。在这个网络不发达的年代,写信和打电话是人们通用的联络方式。这些书信和电话来自全国各地,现在这个年代这些信息是没办法做假的。不管是打电话还是写信都要花钱,他们既然勇敢的迈出了这一步,那肯定是真的有需求,而且这种需求还非常强烈。还有一些人对于自己想要的东西虽然不会这样努力争取,但只要他们心仪的杂志一发出来,他们也是舍得花钱买的。这些人当中有些人善于表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