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 第22章 在编辑部的第一天

第22章 在编辑部的第一天(1/2)

    1月21日,周日。

    上班第一天,方言搭乘公交,来到西长安大街7号,跟门房秦大爷打了个照面。

    王洁带着他办理入职手续,以后就跟她一样都是助理编辑,给各小组的编辑打下手。

    回到编辑部,平常空空荡荡,但现在,除了李清泉不在,全员到场,欢迎新同事。

    “从这一刻起,方言就是我们《燕京文艺》的一份子了,也是我们文化战线上的同志和战友,今后互相学习,互相帮忙……”

    王朦话音落下,轮到方言的入职发言。

    伴随着一番慷慨激昂的话,掌声响起。

    “啪啪啪。”

    周雁茹放下手,慈眉善目地叮嘱他,“以后,你就在小王对面这桌办公,具体做什么、怎么做,可以问小王,也可以请教我们。”

    方言点头,“我会的,周老师。”

    “不用急着投入工作,把桌子先收拾收拾。”周雁茹看向王洁,“小王,你帮帮他。”

    “好嘞,师父!”

    王洁满口答应了下来。

    入职欢迎会一结束,方言在王洁的指引下,打来了水,拧干抹布,边擦桌子,边问:

    “怎么一直没看到李老?”

    “李老调职了,现在的主编是王老师。”

    王洁压低声音说。

    方言诧异道:“调职?”

    “对啊。”

    王洁直截了当地说年前的时候,李清泉收到了丁铃的委托,文学讲习所恢复办学了,请他过去当所长,全权负责筹备、招生等工作。

    “文学讲习所?”

    方言感觉到陌生。

    “文学讲习所是在建国第二年创办的。”

    背后,传来了李悦的声音,“丁铃先生是第一任所长,可惜只办了4期就停办了。”

    “对,去年的文代会上提过,以目前文坛的新形势,迫切需要培养文学新生力量,壮大文学队伍,文学讲习所的招生是势在必行。”

    黄忠国也给方言这个“文坛新秀”科普。

    “据说这一期的招生倾向于这几年脱颖而出的中青年作家,岩子,你很有希望啊。”

    李悦把眼睛眯成一条缝。

    “我?”

    方言一怔。

    “没错,你的《牧马人》和《黄土高坡》,不管是在读者,还是在文学界,反响都很热烈,尤其是你打响了‘反思文学’的第一枪,如果是我负责招生,我肯定要招你。”

    黄忠国把报纸叠了起来。

    “那就谢谢您嘞!”

    方言付之一笑,没有下文。

    这副不以物喜的样子,让李悦等人倍感意外,本以为会激动兴奋,追问到底,没想到这么踏踏实实,心里对他的评价又高了几分。

    “不要想那么多,擦桌子!擦桌子!”

    王洁双手叉腰道。

    方言笑了笑,擦完桌椅,收拾好东西,就见王洁捧着一摞来信,手把手地传授道:

    “处理来稿的分寸,一定要拿捏好。”

    “像我们编辑部就规定,打印稿不退,手写稿是要退的……最多的工作呢,就是审核读者来信了,我们要把需要刊登的读者来信挑错别字、修改不够通顺的语句……”

    “明白了。”

    方言慢慢地熟悉工作。

    没有想象中的难,但也没有那么容易。

    比如纠正错别字,现在的简体字跟之后的不一样,分为“一简字”和“二简字”,也就是第一批、第二批简体字,特别是二简字。

    没学过的人,基本都认不出来。

    “鸡蛋”竟然可以写成“鸡旦”,“福迠”就是“福、建”,而“歺厅”,也就是“餐厅”。

    就连“桔子”,也是“橘子”的二简字。

    方言的工作之一,就是把这些二简字统统揪出来,全部纠正回一简字。

    好在官方认为二简字有很大不妥,官媒和教科书已经停止使用了,文学期刊也在逐步落实,只有一些读者、作者来信里还有二简字。

    “就先到了这里吧,伱学得挺快啊。”

    王洁整理零散的信件。

    方言调侃道:“那是小王老师教得好。”

    “哼,虽然你没有像师父教我那时候学的那么快,不过也很接近了,下次继续努力。”

    王洁故作老成地夸奖了几句。

    “呦,如今小王也成师父啦,不错不错,确实有当年几分周老师的样子。”

    “你不说我还真没注意到,确实像,不过我怎么记得当时周老师教小王的时候,那个头疼的,还有小王,一天到晚抱着字典啃……”

    在李越和黄忠国一唱一和地拆台下,王洁满脸通红,羞得跺脚:“李老师!黄老师!”

    “你们呐,就会欺负小王。”

    季秀英宠溺地看着王洁,“都别闹了,马上到饭点了。”然后转向方言,“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