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这里地方宽敞,墙高平整,所以一向作为会试张榜之地。
今科会试举子有三千余数,但按照贾琮估计,此时聚集的人数可能不止三千之数。
人群之中能见到老弱妇孺,想来不少举子还带了亲友来观榜。
如此巨量人数聚集,不管今时古代,都是隐含风险之事,一旦发生推搡踩踏,后果不堪设想。
南院东墙前,祈年府和镇安府调配上百名衙役,如临大敌,手持水火哨棍,拉起绳索木栅,维持现场秩序。
今日一早,一营骁骑营精锐被调配驻守,将礼部官衙围得水泄不通,毕竟有数千人聚会,一旦出现骚乱,后果难言预料。
昨日贾琮倒是和蔡孝宇、刘霄平相约一同看榜,只是到了地方,到处人头攒动,根本找不到两人身影。
贾琮下了马车,身后跟着两个小厮,在拥挤的人群之中,尝试着往前走了几步。
确定无法挤到东墙之下,便明智的放弃希望,又重新退到马车旁边。
他对此次会试应考感觉颇佳,迎春说的那些话,也的确都在道理之中,所以他对自己是否上榜,倒不会妄自菲薄。
心中既然笃定,倒也不至于着急上火,一定要满头大汗挤到东墙下。
……
此时,礼部南院的登科鼓,轰隆隆敲响!
鼓声如平湖突起涟漪,飞快扩散,震撼每位看榜举子的心神,一种无言压抑和凝重,在密集人群中油然而生。
贾琮即便站在人群外围,依然能感觉压抑到窒息的氛围。
登科鼓接连敲过三通,现场气氛愈发凝重,原先密集人群的喧哗吵闹,一下子似乎都消失。
此时,四名礼部官员,六七个衙差,在一队禁军精卒的护卫下,出南院大门,走到南院东墙之下。
其中两个衙差分别架起梯子,在墙面细心涂刷米糊,四名礼部官员拆开皇榜蜡封,取出三份形制相同的榜书。
因此次会试上榜举子有三百之数,分别按照名次高低,分成三张榜书,由低至高进行张贴。
那明黄榜一出现,方才一片沉静的看榜人群,立即扬起一阵喧哗,人潮如汹涌的波涛,不可抑制的往前涌动。
上百府衙衙役,面对汹涌人潮,不少人脸色有些苍白,他们挥舞水火棍,声嘶力竭喝止劝阻,死死拦截住前涌的人流。
驻守礼部衙门的骁骑营精锐,被临时抽调百人,加入维持秩序的行列,渐渐控制住局势。
……
此时,嘉昭十五年会试尾榜,被两位礼部衙差张贴在南院东墙下。
榜书上的明黄底色,工整密集的黑色字体,似乎能在瞬间夺取所有考生的神魂。
这些进入春闱会试的举子,都是读书人中的佼佼者。
他们多年苦读,历经府试、院试、乡试等多道科举选拔,才能获得春闱遴选的荣耀。
总角蒙学,少年苦读,白发不弃,经年之功,只在今朝!
那个没有雄心壮志,那个不期望青云之途,即便生死以之,也在所不惜!
无数双眼睛汇聚到第一张榜书,一边搜寻自己的名字,一边祈求满天神佛,庇佑自己榜上有名。
人群中开始传出欣喜若狂的声音,搅乱了无数人的心绪。
有人痛哭流涕,声嘶力竭:“我中了,我中了!”
有人意气风发,如释重负,高喊:“会试登科,祖先保佑!”
也有人只是放声狂笑,再无一言,形如癫狂……
但榜单上只有百人之名,只是三千余考生中少数幸运儿,大部分人毫无意外陷入失望的深渊,巨大的自我怀疑……
紧接着第二张次榜贴出,人群之中重新掀起汹涌的波澜。
时常有人发出欣喜若狂的欢呼,总会被周围人报以极度羡慕的注视,以及个人心中越发浓重的失望。
甚至有极少数举子,承受不了两张榜单的失落,在绝望的压抑中昏厥过去,引起身边众人骚乱,被赶来的衙役手忙脚乱抬出人群。
此时,贾琮站在人群外围,实在看不清榜文上字迹,心中也不由自主有些焦急。
突然人群之中,有人狂笑,声音扭曲刺耳,显得有些滑稽:“果然有人考得更差更烂,我也上榜了,哈哈!”
这声音如此异样,让人想不注意都有些困难……
贾琮一听到这声音,便忍不住笑出声,他不用看都知道是谁。
他跳上车辕眺望,果然看到蔡孝宇在人群中上蹿下跳,口中的古怪言辞,让周围既羡慕,又实在有些嫌弃。
站在蔡孝宇旁边的刘霄平,有些难为情的捂着脸,下意识的退开同窗几步,似乎有些不堪羞耻,生怕被人记住样子。
贾琮心中忍笑不止,上榜上成蔡孝宇这等情形,也算少见的奇葩,以后必定作为嘲笑他终生的话柄。
只是,会试登榜的荣耀,让蔡孝有些忘乎所以,依旧沉浸狂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