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六百二十七章 荣辱彰天心

第六百二十七章 荣辱彰天心(3/4)

不吝深思。

    才可面对以天子视角所出宏大策问,做出经世致用的回答,才能在数百贡士之中脱颖而出。

    ……

    在场的殿试执事官,心中都有相近的想法,只怕在场三百贡士,其中一半以上,答题之策多半难得要领,不知所云。

    不过这也没什么要紧,今日殿试贡士不管答题如何,都不会黩落,即便名落三甲,也算是进士出身。

    此时,包括三大主考官,以及数十名殿试执事官,很多人的目光不由自主,望向左首第一张考案。

    因为他们都知道,贾琮是三百贡士之中,极少的官居五品,从政数年之人,而且他的才情文思,在入殿贡士中首屈一指。

    他们几乎都想到同一个问题,贾琮会如何作答,本次殿试策问制题?

    ……

    等到王士伦宣读过本次殿试策问之题。

    掌卷官带领数十内侍,开始给数百贡士发放文印试题、答题正卷、答题草稿等应试之物。

    此时,嘉昭帝从龙椅上站起,带着郭霖等随身内侍,离开了皇极殿。

    皇帝是九五至尊,日理万机,许多朝廷大事等着处理。

    本场殿试要从早间一直持续到日落时分,皇帝自然没有一直在场干耗的道理,殿试之初露脸走个过场罢了。

    在贡士正式应试之前,三大主考官与其他执事官,开始在各考案游走巡视,严明考律。

    会试第六房同考官的孙守正,也作为殿试执事官之一,在各考案之间游走,似乎有些心神不定。

    当他走到位于大殿中央那列考案,无意之中看到一个身形微胖的举子,目光微微一亮。

    他的脑海之中,不由浮现,一篇会试策论主题答卷:

    先人云:以一人之心融天地之心,以天地之心融天下之心。

    此乃百世通晓之理,散见于红尘万类之殊,常人得知由之,而不知者也。

    道无尽功,唯志趣之高远者为足极是功;道非小用,唯力量之凝定者为足以大其用……

    当时他看到这篇会试策论答题,已不由自主的叫好。

    甚至直到现在,这篇策论答题,都是他主持会试六房阅卷,所接触到的最优秀的策论答题。

    但他仔细阅读完这篇答题,也察觉出其中一些端倪。

    这名考生必定十分熟悉,刘吉川那篇《退思记》,才能应答如此贴切出众。

    孙守正心中清楚,主考官徐亮雄所出会试策题,就是攫取刘吉川《退思记》主旨而出。

    但是,刘吉川因与大周太祖的纠葛,他的文章一向不被称道,流传狭隘生僻,极少有士人去研读。

    而这名考生却如此标新立异,竟与徐亮雄的癖好,有一种难言的契合。

    孙守正最终因此篇答题确实出色,将这名考生例如本房遴选之列,但内心却就此埋下疑惑。

    直到会试上榜考生落定,他作为十八房抽调官员,跟随三大主考官,入贡院抽取上榜考生正卷。

    在贡院案牍库之中,当贡院官员拆除正卷弥封,对照宣读上榜考生编号,报唱对应考生名字、表字、籍贯。

    孙守正终于知道,那篇他最欣赏的策论答题,撰文考生姓甚名。

    他叫吴梁,表字希文,杭州府举人。

    而吴梁的表字,孙守正在文翰家萧家书曾经听过。

    书铺中的老者告诉过他,会试开考前几日,一位叫希文的考生,特意从书店购买一册《刘吉川文录》,其中就有那篇《退思记》。

    当贡院官员读出吴梁表字希文,像是在孙守正心中掀起波澜,原先疑惑的种子,瞬间破土生芽,变成扎在他心中的一枚尖刺!

    ……

    会试放榜之后,吴梁和其他考生一样,按照惯例拜谒主考官和属房同考官,孙守正也就认识了吴梁其人。

    心中日益加重的怀疑,让生性秉正较真的他,数日之间坐立不安,终于按捺不住性子,他又去了一趟文翰家萧家书铺。

    事情竟然出奇顺利,他只花了三两银子,就从那位老者口中,得知了令人震惊的内幕。

    他几乎可以确定,原先自己的揣测和猜疑,极大可能就是事实真相。

    这些日子,孙守正一直处在焦虑之中,以往他身为御史,闻风而奏,不过寻常之事。

    但是春闱大比,国之抡才大典,举世瞩目之事,一旦爆出舞弊之事,必定朝野撼动,后果难以预料。

    他一个七品御史,不仅要和一位正三品高官对峙,还有面对他尚不知晓的别样内幕……

    他可能因此事遭到反噬,甚至身败名裂,仕途尽毁,这不由得他忐忑难决。

    ……

    正当孙守有些神思不属,却看到吴梁对着某人微笑躬身,礼数十分恭谨。

    孙守正顺着视线看去,正看到巡视考场的徐亮雄,也对着吴梁微笑颔首,目光之中似含提携之意。

    会试张榜之后,上榜考生都拜谒过主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