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令人奇怪的是,这群大兵中间却混着几个手持浮尘的道士,这场面极为怪异。
街上亦有不少倭国女子,有的是在町场兜售瓜果蔬菜的,有的则是来买些酱醋盐巴,不过这些大姑娘小媳妇此刻都低着头,偷偷打量着那些威武夏国大兵,偶能见到三五成群的女子正在叽叽喳喳的议论。
“唉,我家太郎也算是十里八乡的俊后生了,可跟人家一比却跟个小鸡崽子似的。”
“谁说不是呢,早知道我就多等几年了,这么强壮的的男人,在床上应该会很厉害吧...”
“唔...有些担心承受不住呢。”
起初,夏军刚至岛根时,本地的倭民一片恐慌,尤其是那些妇女,纷纷藏在家里不敢出门,不过大家很快发现,这些太君对自己根本没有兴趣,也不像正常军队那样烧杀抢掠,这让众人常舒一口气的同时,也逐渐习惯了对方的存在,当地的社会秩序基本恢复如常。
町场这一队夏军里,领头的名叫李征,此人曾为大明的百户,如今已靠战功升到了协统的位置,麾下统领足足数百人,他淡淡的扫了一眼街上的倭民,又很快收回目光,显然对这些家伙讨论的事情根本不关心,也听不懂。
李征眼下正在护送几位从岭南过来的道士进城,而后者之所以穿越茫茫大海来到倭国,倒也不是来闲逛的,而是身怀重要任务。
不久前,大夏礼部向越王徐晋提交了一份折子,主要内容是关于宗教改革与文化传播的,众所周知,大夏对于海外殖民地是一套策略的,可以概括为将反抗的杀了.不听话的抓了,至于其余的顺民,则抹除他们的文化传承,禁止学习.流通本族的文字.书籍,包括各种奇俗陋习等等。
一个民族很难从**上彻底消灭,而且会引来残余势力的不断反抗,可若是消灭他们的文化,使其逐渐汉化,那么统治成本和难度就要低得多,尽管这个过程可能要经历三四代人之久,但从长远来看是值得的。
像这点,在安南就执行的很不错,当地本就有一定的汉文化传承,因此在搞这一套的时候效果显著,而缅甸见效就要慢一些,主要是原本的汉化程度就远不及安南,再加上本土的释教文化作祟。
强国的“强”字不单单体现在军事实力上,其制度以及风俗.传承都是极为强势的文化,这种外来文化本身就对弱小的邦国有天然吸引力,因为世人都是慕强的嘛,没有人会去向弱者学习。
长期以来,越王徐晋的目标就是让大夏在军事.经济.文化.科技这四大领域做全球之最,对于那些不服管束的异族外邦,光实行军事打击还不够,同时要配合文化入侵。
而宗教文化也是这个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礼部表示,应将我华夏本土的道教物尽其用,对之进行拉拢和改革,使道士们能像西方的传教士一样将本土宗教传到四海,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宗教在传播的过程中,本就会顺带将民族文化也传过去。
越王徐晋认为这个想法不错,跟自己以前的念头差不多,于是便将这事全权交予礼部旗下的“宗务司”搞,后者通过官方力量,很快从两广及川.滇.等地召集了一百多号道士,当然大夏境内远不止这点道士,只不过这帮人清心寡欲惯了,大多不愿意下山。
宗务司认为,本土的传统道教存在几个问题,首先是派别众多.组织松散,信奉的神祇系统又很混乱,道士们喜好清净,一心只想练气养丹之术,对传播教义没有太大兴趣,因此若是要将该教向外推广的话,那么许多东西就要改改了。
这也没什么,教义这东西就是修修补补.不断完善的,放在任何宗教上都一样。
宗务司的意思是先确定一个至高神,将传统的三清放在下面,另外还要搞一套简单明了.便于理解的教义,道教本就分支众多.教义混淆,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大家都有自己的一套说法,信徒一看头都要炸了了。
只有对其进行系统化的修补.删减,才容易让外人接受,也更利于打造品牌。
“如此,这创出来的还算是道教吗...”
当宗务司的官员阐明态度后,众道士不禁面面相觑,有些人干脆一挥拂尘气呼呼的走了,嘴里骂骂咧咧的念叨着“胡闹”两个字。
“怎么就不算道教了,咱们认为它是,那它就是。”
见众道士脸色铁青.沉默不语,显然都不太高兴,宗务司的人笑了笑后淡淡道:
“诸位,难道你们就不想做海外的张道陵吗?”
“这可是千古流芳.万户传颂的美事呐,也是你们关乎尔等道门能否崛起的关键时刻。”
人生在世不过名和利,修道者自然能将这些东西看淡,但眼下能坐在这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