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全家被流放,我八岁科举翻身 > 第十章:查户籍

第十章:查户籍(2/2)

象分,还有没有爬榜的机会了。

    心情瞬间低落,咳嗽都有气无力。

    准备下树,看回去怎么跟母亲说再等一年。

    这期间,他得多花时间想法挣银,要让外公一家撑下来。唉。

    这时,那名捧白卷的衙役,将判罚公告贴上,并再三示意他们安静后,众人才停下来。

    听捧金卷的衙役唱前十名名单。

    “第十名:杜景辰!……第一名:晏旭!”

    晏旭好悬从树上一头栽下来。

    第一???!!!

    他“哧溜”嗦下树。

    没有惊喜、没有快乐。情绪大落大起后,瞬间又只剩惊吓。

    为啥?还用问吗?

    假的身份来历经不起查啊经不起!

    虽说什么样的罪都不牵累家中已出嫁女子,更牵连不着她们的孩子,但周家可是与谋逆大案相关,没哪个主考官在知情后还会对他的名字圈圈。要担风险的。

    而哪怕他打死也不说,只要被查出身份造假,成绩就作废,连带具保的廪生、同考的另四人,都会倒霉!

    所以他原本只想考第十就可以啊。这怎么……

    他得看看,得好好看看,是自己听错了还是有人重名了。

    可等衙役们贴好榜,哪怕在比较靠后的位置,哪怕是蹦起来只看到的那一眼,晏旭也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果然第一!

    再看看,睁圆眼睛看,并无重名!

    不出意外,他府试也会是第一,只要面试关不出大的问题,即是!

    晏旭冷汗瞬间滑落,转身撒丫子就往回跑。

    他得回去好好问清楚,问问母亲买户籍的时候到底是怎么说的。

    原主的相关记忆不是很清楚了,只记得是买的。

    就记得原本的周娉婷、改成了周慧。

    原本的王奄续,改成了晏旭。

    ……

    而县衙内,陈县令已命人调来了前十名、尤其是晏旭的户籍档记。

    陈县令比较关注晏旭。

    因为这个孩子无论是考场应变、对答,还是字体、答题风格,都比较令他和知府大人、以及另外两名副主考官满意。

    而现在等阅完卷、张完榜,闲下来透口气,陈县令就想着好好看一看。

    毕竟,他们是阅完卷、排完序后,才揭开弥封的名姓,知道谁是谁的。

    而晏旭的卷子,被他单独拿开,最后放在最上面,所以他知道是那个孩子。

    等翻开档记,陈县令的眉头却越看越深。

    【晏旭,大景历十三年腊月二十子时,生于桃花村,有胎弱之症。后随母迁至绵州陵扬村,至今。

    祖父母:双亡。

    父:晏滔,病亡。

    母:周慧。松州桃花村人士。大景历一十三年十一月,迁至绵州陵扬村,寡居至今。】

    然后……

    没了。

    陈县令反复看,再唤人拿来晏旭报名时填的表。

    几乎一模一样。

    这什么档记啊?

    陈县令召来管户籍的书吏,指着晏旭的记录就让其解释。

    书吏盯着那几行字,想了半晌,才拱手回话:“禀大人,关于陵扬村的档记,大抵各家各户皆是如此。”

    “为何?”陈县令看着他。

    书吏顿时呲牙咧嘴,一副头疼不已的模样儿。

    回道:“大景历九年至一十四年,松州屡历战火,不知多少村庄毁于一旦,流民四散。战火也曾蔓延至绵州、利州一带,绵州土司趁机作乱。致使部分村、镇,所生者寥寥无几,其中就包括了这个陵扬村。”

    “次年十一月,朝廷大军剿灭土司部族、驱逐外敌之后,迁流民重建了村镇秩序。”

    剩下的话不用书吏说了。

    流民四散,其中不乏有整户消失者,生者被收拢后重新给他们归置土地、村庄,他们的身份已不可考,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那看起来这个周慧还挺老实,起码没有瞎编婆家人身份。”陈县令轻轻颔首。

    有些人为了显得身份可靠,能把祖宗十八代都编出来,反正真实的都已被战火烧尽。

    那样的陈县令反而不会轻信。

    而媳妇不知公婆名讳,这个是有可能的。

    只是……

    陈县令捋了捋胡须,盯着“晏旭”二字,心里打起了思量。

    若是周慧当真造假隐瞒了什么,其中潜藏的风险可就是个未知数。

    “晏旭胎弱,以他那副身子骨,也进不了朝廷,不如就此让其死心,也免得您担了风险。”书吏一见县太爷为难脸色,立刻建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