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全家被流放,我八岁科举翻身 > 第五十八章:从上到下……

第五十八章:从上到下……(1/2)

    王勋眼也不睁,眯眯笑开,回答这些人的话。“本太师只是顺便出来走走、活动活动筋骨而已,主要还是为朝廷选拔人才,咱们都是为了国朝着想嘛。”

    “是是是,您劳苦功高、高瞻远瞩。”

    “哎呀,还得是太师您啊,真真是时时处处为了国朝殚精竭虑,不愧为太师也。”

    “……”

    内帘官们纷纷出声附和、赞扬、奉迎。只是心下都明白:王勋的确有了要推上榜的目标,至少是两个。

    有人便眼珠一转,就拿起考生名录册,向王勋建议道:“太师,不如趁着这会闲暇,让下官们先熟悉下考生的名讳和成绩如何?”

    话音落,听王勋微微回了句:“如此甚好。”

    便知此举甚是中太师的意。赶紧从最有希望的廪生念起,眼角余光一直悄悄注意着太师的反应。

    见念了两三人后,太师没有任何反应,遂知太师要的人并不在廪生之内。便跳过廪生,从增生开始。

    没反应、没反应、还是没反应。

    另一内帘官见这人太蠢,拿过名册,直接从各县的县案首开始。

    果见,太师放在肚上的手、一根手指开始随着他每念一个名字、点动了一下。

    方向对了!

    这人赶紧继续念,直念到“离县案首、葛学彬”时,注意到太师手指的点动顿住。

    心下恍然,再继续,又见手指动。

    再到“新县、余建炎”时,太师的手指再次静止。

    之后,一直在轻点,没有停顿过。

    内帘官们的心里就纷纷猜测起来:难道正是这两人?还有吗?

    “绵州开县,晏旭,11岁。”

    王勋的手指不自觉停了下来,脑中被这个名字给怔住一瞬。

    绵州啊,11岁,王奄续、晏旭……这会不会有什么关联呢?

    “说说这个晏旭的户籍情况吧。”

    王勋双眼依旧闭着,仿佛云淡风轻般出声问道。

    这可不在内帘们的预料范围之内。

    本着他们的想法,太师即便有暗中要照顾之人,顶多就是手指点动微微给出提示,不会直接开口询问。

    那这晏旭……?

    “晏旭,生父病亡,祖上皆死于战乱。母亲周氏,名、慧。祖上亦是逝到离乱途中。”那内帘官赶紧念出。

    王勋的眉头稍稍动了动。

    姓周!

    不过名对不上。那位叫周娉婷。

    只是,怎么这位周慧娘家和婆家的人都死亡了呢?相公也死了?是不是也太巧了些呢?

    王勋在朝中摸爬滚打多年,从来不相信巧合。他更信奉:不错过。

    一个小小的乡村孩子而已,才11岁,考的什么科举啊。

    王勋不在乎会不会冤枉这么个人,但他也不会直接提醒这些内帘官们。

    他舒展开眉头,微微抬起两指摆了摆:“休息吧。”

    内帘官们遂悄悄对视一眼,安静地退到自己床榻上,平平展展躺下去,再不出声。

    有的人在心里猜测:太师要保的是三个人;

    有的人则猜测:太师不喜那晏旭,得保证其不能上榜。

    常元纶的心里就是暗暗衡量不定。

    按他的计划,晏旭必须得顺利考完全场,之后就没用了。可如果太师的意思是想保晏旭,那……怎么办呢?

    还真是纠结啊。

    ……

    而晏旭,还什么都不知道。

    既不知道原主的曾祖父注意到了自己,也不知道其还想害自己。

    至于周慧的名讳被改一事,他倒是知晓的。也只家人内部知晓,明面儿和书信上,都再没提过以往的娉婷相关。

    正在考棚内,为了自己及家人前途努力的晏旭,迷迷糊糊睡到天色微明,起身,活动一下睡得酸痛的身骨,简单洗漱后,点燃小炭炉,坐上小锅,烧上水。

    馒头已在搜检时被掰碎,就将碎渣放一部分在锅里,再将带来的腊肉片,放两片。煮不几滚,端下锅,放温。

    然后稀哩糊噜喝下去。嗯,胃暖暖,身暖暖。再烧点水将锅洗净,再坐上干净水,放点儿茶叶下锅里煮着。

    这样,半日份的精神就有了保证。

    也正好,等到他做完这一切的准备,试卷,发下来了。

    今日是八月初九,为第一场。

    晏旭先阅卷。有3道四书题,【论语】、【中庸】和【大学】中各有一道需破题。每道需得在200字以上。

    4道经义题,每道需得写300字以上。

    另有五言八韵诗一诗、经义四首。

    经义,需得阐明题中义理。

    比县试那些要深得多。但没有能难得住晏旭的。

    他便安心磨墨,提笔先写下名姓、住址那些,写完便弥封,然后再一一答题。

    答题时,他用上了自己的写字习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