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全家被流放,我八岁科举翻身 > 第九十二章:我只做好我自己

第九十二章:我只做好我自己(1/2)

    在赵北晴犹豫之际,五十出头的中年妇人、冯氏,抹着眼泪,求恳道。

    “我们的儿子,十五岁就自己离家偷偷去西北当了兵。头几年,还偶有书信与银两托人送回。”

    “但这十八年、十八年了……他再也没有一点儿消息。也没有丧报、也没有下落,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官府也因此不愿意发他的抚恤给我们……我们到处去打听,也去西北军中找过,可人家说他投了敌……”

    “我们本来也想死了算了。就那么、就那么一个儿子,还投了敌、变了节,丢了祖宗十八辈儿的脸,我们哪还有老脸活着?”

    “可我们不相信……不相信自己一手一脚教出来的孩子,会、会是一个叛徒……”

    “却不知道要去哪里寻他……又被街坊们不知怎的知晓了,日夜对我们指指点点、扔东砸西……”

    “我们老两口实在是没有办法了,也想着等儿子回来,就、就搬到了这里,用他的名字、开了这家小酒馆。”

    “因为他离家前,就喜欢偷偷摸摸来这儿找酒喝……姑娘,求求您留下我们,我们真的一个子儿都不要,哪怕住柴房都行,请留下我们等、等等他……”

    冯氏哭伏在地,伤心中带着绝望。

    伏大力,老泪纵横,叩头不绝。

    是他俩一心惦记儿子,忽略了好好经营酒馆,以至再无力生存……

    如果这姑娘不同意……

    赵北晴起身,让侍卫们将这对夫妻扶起。点头道:“我答应你们留下,这家小酒馆也由你们继续经管。至于月银……”

    “不要不要,我们不要。”夫妻俩用力摇头、用力摆手。

    赵北晴见状就解释了下。

    “你们铺子的地契不归我,归先前那位晏公子。月银肯定是有的,但怎么个发放法,由他决定。我只是先代为他打理。月银,先按每月三两给你们吧。”

    夫妻俩面面相觑一瞬后,旋即喜泪涌出,又想叩头感谢。

    赵北晴避了开去。

    “先帮忙一块儿收拾吧。”招呼二人。

    二人忙不迭领路,介绍前铺与后院、以及进酒情况等等。

    卫五自去牙行采买打理书肆的人手不提。

    只说晏旭。

    乡试舞弊引发的书子等待事件,发酵很快。宫城正门外的茶楼、酒馆、空场等地,已经赶来了近三百位书子,还有书子源源不断赶来。

    所有参与等待的人中:有些是想搭救他们敬重的沈院长或童夫子;有些是此次京城范围内乡试落榜的考生,担心他们的秋闱也存在舞弊现象;有些则是出于对未来的担忧而义愤填膺。

    但他们也都保持着相当的克制。只是等待朝廷能有个清楚的说法。

    寒风无情地穿过空旷地带、开着的门窗,肆无忌惮地刮走他们身体里的一分分热量。

    最先等待的一批,都已维持不住站姿,坐在了街边的石阶上,勉力支撑着。

    城门楼子上,有些官员的脑袋伸伸缩缩;空场远处,有些官员的人影晃晃动动。

    没有官员敢冒着得罪陛下、以及得罪王家的风险参与等待。就算他们心里想,但身后的牵绊也牢牢将他们的脚步定在外面。

    因为都知道陛下那个人,当真是金口玉言、刚愎直断,不喜欢、更不接受别人把他已颁布的旨意再给拍回到他脸上。

    敢于这么做的,朝堂上已经消失殆尽。

    那些来伸伸、晃晃的官员们,都是心中还有热血、担心书子们安危、或者担心家中孩子也贸然参与的人。

    这时候,许多官员府邸的大门都已关闭。

    晏旭先找到的赵云义。

    他因为不方便出头露面,按照晏旭的安排,就在空场外茶馆二楼包间里呆着,开着窗户看情况。游说拉人的事情交给了侍卫们去做。

    所以找到他很容易。

    晏旭站在楼下喊赵云义:“小胖墩,下来,一块儿去找水萝卜。”

    赵云义就答应一声,直接从二楼窗户内翻下,落地声音很小。

    晏旭见状挑了挑眉毛:“不错啊。”

    他是没有看见过赵云义出手,想不到对方进步如此之快。

    赵云义得意的扬扬下颌、拍拍胸脯。“那是。”

    文学上比不过你们,武学上再不努力进益,还怎么能与你们一起称为萝卜伴当?

    而这,也让晏旭对于让赵云义结交那些武将家纨绔、稍稍放了心。

    可别小看了那些纨绔,其实从小打磨出来的功夫,并不弱。如果赵云义与他们的差距过大,硬着头皮凑过去结交,也不会让那些人看得上。

    交际都分圈,不适配硬融只会成为彼此的伤害。就像万俊彥……

    一听万俊彥居然背叛了他们,赵云义不怒反笑。

    “哈哈,早说了他不能成为我们萝卜小伙伴,你偏不听。就你肚量大、能容人,这下好了吧?容出个叛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