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再任由此事蔚然成风,民间冒充皇孙之事此起彼伏,难免会引起社稷动荡。”
“今日咱就正式告诉尔等!传言不虚!”
“恰下月六月初六,其行冠礼,并且监国。”
朱元璋微微沉默。
然而百官现在已经无不开始倒吸凉气,众人面色惊骇到了极点。
原来近日的传言,并不是假的!
原来这股子风,真是老爷子亲自放出来的!
原来皇明嫡长孙,果真准备监国了!
站在奉天殿的群臣,许多人心里已经心知肚明,可更多的,还是有许多人被蒙在鼓里。
“没错,交趾承宣布政使司是咱大孙在治理。”
“咱本想着,让他做出点成绩在和你们唠叨唠叨。”
“现在不必唠叨了,交趾的赋税咱听了,都有些震惊万分。”
“短短不到半年时间……傅友文,你户部没有拨过去一分钱吧?”
傅友文忙不迭出列:“微臣惭愧,户部并未尝给交趾布政司任何财政支持。”
朱元璋嗯了一声:“也就是说,交趾的一切,都是咱大孙子自己治出来的。”
“半年十二万两赋税,到下个月才及冠,他比咱利害!”
傅友文忙道:“大明之幸!陛下之幸!”
朱元璋挥手,傅友文便入班列。
朱元璋再次环顾众人,道:“宗人府那边,已经将咱大孙从上族谱玉牒。”
“礼部。”
礼部尚书李原听到朱元璋的呼唤,忙不迭抱着芴板出列。
朱元璋淡漠看着李原道:“你礼部,准备祭祀大典吧,下月初,咱给大孙行冠礼之时,同祭天地、山川、宗庙、社稷,也该让他认祖归宗啦!”
李原忍不住颤抖道:“臣,遵旨!”
朱元璋点点头,再次挥手让李原入班列。
不过无论如何,只要朱雄焕出现在众人视野,立其为储,恐怕是早晚之事!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持怀疑观望态度。
毕竟皇孙已经远离中枢许久,治国不是儿媳,如果再出一个‘何不食肉糜’的皇帝,亦或者出现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再或者出一个大字不识的农家子、流民……这样的人,也未必就能撑起国家大事!
虽然老爷子说交趾是皇长孙在治理,可这其中的内幕,谁又能知道呢?
指不定是老爷子手把手治理,然后将功劳丢给皇长孙?
反正一切的一切都讳莫如深,只有等到皇长孙真正出现,是骡子是马,才能遛一遛…不远处,还有几名文官也在相互探讨着。
“刘夫子。”
方孝孺抿着嘴,见刘三吾紧紧握着拳,面上带着振奋,微微点点头。
刘三吾也跟着点头:“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方孝孺道:“‘国’‘家’以教化为本,教化以学校为先;等皇孙归来,皇爷势必会让其入国子监进学。”
刘三吾笑着摇头:“以他的见解,国子监谁能教他啊?你方孝孺吗?还是老夫?”
方孝孺摇摇头:“老夫自然没本事教他,但国子监他是要来的,学问的事都可以放在一旁,他来,才能争取到更多的文人支持,所以我等届时要向皇上建议,让其入国子监进学!”
刘三吾抿嘴,眼中发出一抹亮光道:“方兄说的极是!老夫考虑欠妥了!”
朱雄英想真正进入群臣的视野,还是要争取更多文官的支持。
因为这些人,将会决定皇长孙在民间的威望,所以无论如何,礼数一定要做全。
至少在朱雄英储君未被宣布之前,他一定要获得除了淮西勋贵外更多的文人力量!
不可否认,朱雄英在武夫们之前的威望已经极高。
但治国,还是要靠文人们!
……
中午,阳光明媚。
进入五月盛夏之后,天气开始彻底炎热起来。
朱雄英有些后悔。
后悔没有在冬天的时候窖藏冰块。
如今到了炎热的盛夏,尤其中午,就热的有些遭不住了。
一顿饭吃的汗流浃背,却没办法祛暑。
正在朱雄英,烦闷不堪的时候。
府上下人急促走来,道:“爷,户部侍郎来了。”
朱雄英闻言,愣了愣。
户部侍郎他认识,是傅友文,不过只是有过几面之缘,说熟悉,其实也不怎么熟悉。
却也不知道户部侍郎傅友文来此做什么?
朱雄英似乎想起什么,莫不是为了交趾之事而来?可纵然如此,也不至于让户部侍郎亲自过来吧?
现在大明没设户部尚书,户部侍郎就是户部的一把手,权柄滔天。
能让傅友文亲自到来,朱雄英直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