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重生08:从山寨机开始崛起 > 第四百二十三章 全球第一大半导体企业

第四百二十三章 全球第一大半导体企业(2/4)

云半导体的SOC了……只是智云半导体的SOC芯片,在四星的供应链体系里变成了28里的2,只能拿到一些中低端芯片的订单,份额不多,金额也不大。

    说白,四星现在给智云半导体的SOC订单,成为了四星那边用来制衡,和高通进行博弈的手段……

    四星:你再不讲价,我可就找智云买了啊!

    高通:算你狠,我顶多再降价百分之十,不然宁死不卖!

    智云:说好的四星订单呢?

    不仅仅四星这边如此,LG以及其他国外手机厂商也是采用差不多的策略……一边用小份额订单吊着智云半导体,一边用智云半导体威胁高通降价。

    当然,国内手机厂商也走差不多的路子,一边用小订单吊着高通,一边用高通威胁智云降价。

    这就是供应链多元化的必要性了……智云和高通但凡死一个,手机芯片立马就得原价飙涨百分之五十!

    至于联发科和国内新崛起的紫光,暂时只能在低端市场厮混,没啥影响力,而水果和华威,他们的芯片只自用不外销。

    所以目前的第三方SOC市场,基本就是智云半导体和高通相互竞争的局面,竞争非常激烈。

    智云半导体今年的中高端芯片,除了W909芯片外,还有上一代,采用十四纳米工艺的W906以及907这两款芯片。

    其中的W906芯片销量一般,已经没有太多的新客户了,都是一些老机型在销售,该芯片主要是定位在高端,价格昂贵,但是性能比W909芯片差,价格又没低多少,性价比对比W909极差,因此该芯片的市场定位已经被W909芯片所代替。

    然而W907芯片的话,则是销量越来越高,因为这是一款基于十四纳米工艺的中端芯片,本来就是给两三千块的手机使用的,而随着出货量持续增加,制造成本持续降低,售价也逐步降低,现在已经开始出现在大量的一千五百元左右的机型上了。

    也可以说,经过两年左右的市场普及后,现在在普通手机上也开始使用十四纳米工艺的芯片了。

    目前的W907芯片,已经代替了昔日的W707芯片,成为了智云集团里出货量最大的外销芯片,出货量相当夸张,预计今年能够达到一点五亿枚左右……很多今年新推出的很多一千五百元到两千五百元左右价位的手机里,搭载的都是这一枚芯片。

    原来的市场主力军W700系列,虽然销量下滑,但是依旧占据了不小的市场份额……这款芯片是基于28纳米低功耗工艺,这工艺哪怕是在现在,依旧不算落后。

    别看智云和水果都玩十纳米工艺的芯片去了,但实际上现在哪怕是十四/十六纳米工艺的芯片都还没有完全普及呢,只能在中高端手机里看见,而低端以及部分中端手机里所看见的都是二十八纳米工艺的芯片。

    尤其是在千元机市场里,二十八纳米工艺依旧是主流,而千元以下的超低端手机就更不用说了。

    同时W700系列芯片的无基带版本也开始扩大在其他智能设备里的市场应用,销量逐年上涨。

    SOC芯片,尤其是无基带版本的SOC芯片,其市场寿命其实挺长的……一开始给中高端手机使用,然后是给低端手机使用,再过来则是给智能电视或其他乱七八糟的智能设备使用。

    所以可别觉得28LP工艺的W700系列性能已经落后,然后就没什么市场了……但实际上还能再卖几年。

    而实际上,目前市场上能够提供类似W700系列这种基于28LP工艺的SOC的厂商,一共就没几家。

    满打满算也就智云,高通,水果,华威,四星,联发科这几家……

    可不是真的烂大街了。

    ————

    SOC芯片业务,只是智云半导体业务里的一部分,智云半导体的业务包括了各种乱七八糟的芯片。

    其中的储存芯片则是一大核心业务!

    今年全球的储存芯片市场总计也有一千二百亿美元呢,闪存芯片大概四百亿美元,内存市场则是七百亿美元左右。

    而智云集团旗下的智云储存,所属的多个品牌的闪存芯片、内存芯片产品的市占率也不低。

    尤其是当下的储存芯片市场,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依靠智能手机为核心的各类智能终端设备上的情况下,智云储存依靠智云自家以及威酷电子的智能设备所需的储存芯片订单,就已经足以过的非常潇洒了。

    外销订单的话则是稍微欠缺了一些,主要是对面的四星,镁光,海力士等竞争对手的价格战玩的太狠了。

    储存芯片市场的竞争,可比逻辑芯片市场的竞争激烈多了……

    不过即便如此,智云储存依旧能够获得全球大概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储存芯片市场的份额,预计能够获得三百六十亿美元的营收(包括内部订单)……没办法,自家企业的订单太多了,加上又占据了大量国内的市场份额。

    营收想要低都难。

    逻辑芯片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