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王麴文泰率全城欢迎,热情款待,并请求永留其国。麴文泰坚决挽留,玄奘绝食数日,才获准允其西去。但是,还坚留玄奘讲经一月,并度四沙弥以充给侍,又赠送法服、黄金、绫绢等物,派遣二十五人、马三十匹,为之送行。又写信给龟兹等二十四国,恳请护卫玄奘法师。从这些方面,可以知道当地崇信佛法不遗余力。但史籍中记述寺院情况不详,《名僧传》记载︰约当太和年间(477~499),高昌有仙窟寺、尼寺都郎中寺。《西州志》残卷记载︰柳中县界至北山二十五里之丁谷窟,有一寺一禅院;又前庭县界山北二十二里之宁戎谷有窟寺一所。回鹘时也盛行佛教,宋乾德三年(965)十一月,西州回鹘可汗曾遣使僧法渊,到京城献法牙、琉璃、琥珀盏。雍熙元年(984年),王延德自高昌还,在《行记》中谈到高昌尚有佛寺五十余所,都是唐朝赐额,寺中备有《大藏经》。又有摩尼寺,寺中皆有波斯僧徒。一直到元、明之际,高昌一带仍奉佛有僧寺。及回鹘移住后,除潜信摩尼教外,亦信奉佛教、景教、祆教等。
十九世纪以后, 经多次考古探险,出土无数佛像、佛画,与梵语、胡语、汉文、回鹘语经典等。此中,以回鹘语写成之经典,有《金光明最胜王经》《方广大庄严经》《弥勒下生经》《天地八阳神咒经》等,多为译自汉译藏经之转译本。此外,此地另有高昌故城、交河故城、伯孜克里克石窟等着名佛教遗迹。
社会
从考古发现情况来看,历史上生活在高昌国的古代居民们,在从事狩猎和游牧生活时期,基本将肉类和乳制品作为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物,将谷物类、蔬菜和水果作为了附属食品。
自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去进行的一系列考古发掘中发现的小麦、糜、粟、黍、豆类粮食作物,各种干果和食品种类有很多,其中仅面食就有馕、面条、饺子、馄饨与各式花色点心等。当然,在出土文书提及的通有“糜胃”和用于祭祀活动的羊头以及麨(亦称炒面)等。虽然亦发现部分肉类或带馅的食品,但从发现的实物看,以粮食类作物加工而成的食品比重很大。出土的面食表明当时的食品加工颇为考究,食品在工艺上大致可分烤、煮、蒸、炒和油炸五类,以及无陷和有馅两种。[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