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乾国低头求和,对于正血气方刚的秦帝来说,有点不能接受。
这简直是2米33的胸围,奇耻大辱!
但形势所迫,这已经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了。
秦国此刻正陷入与唐国的激战,北部边境战火连天,兵力捉襟见肘,已无力抽调更多兵马驰援汉中。
只要巧妙地除去岳飞这一乾军的核心支柱,乾军自然又会变成一盘散沙。
等到吴国对乾国江东发动攻击时,乾国必将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疲于奔命,首尾难顾。
而秦国便可趁机而动,以一支精锐之师迅速收复汉中失地。
秦帝沉思片刻,终于下定了决心,沉声道:
“朕意已决,依丞相之策行事。立即抽调两万禁军,火速增援梁城郡。若梁城郡守不住,便退守大散关,务必确保大散关不失守!”
秦帝明白,此时秦国不宜与乾国硬碰硬,汉中失守已成定局。
然而,这两万禁军的加入,若能成功守住梁城郡,便如同在汉中插入了一颗钉子,方便日后的反扑。
若守不住,则退守大散关,等待乾国内乱之时,再一举收复失地。
群臣听后,自然也明白皇帝的意思,纷纷叩拜:
“陛下圣明!”
……
乾国大败十万秦军,并反扑向汉中的消息,如风般迅速席卷了乾秦周边的各个国家。
这一消息在各国之间激起了千层浪。
尤其是在卫国、郑国和应国,民众们欢欣鼓舞,好似他们自己也取得了对秦的重大胜利。
秦国的这次惨重损失,意味着他们暂时无力对武关发起新的攻势,这让周边国家都松了一口气,感觉肩上的重担轻了不少。
应国皇宫内。
应国皇帝览阅战报后,忍不住拍案大笑。
“哈哈哈!好啊,打得好!秦贼也有今日之败!”
他的笑声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
“是啊!”一位大臣附和道。
“秦国此次元气大伤,定无暇东顾,我应国可得几年安宁了。”
另一位大臣也感叹道:
“就是,秦国素来如疯狗般好斗,不思安稳,四处撕咬,如今这般下场,真是活该!”
而在郑国和卫国,同样是举国振奋。
只是在郑国皇宫之内,气氛却有一丝难以言说的尴尬。
为了取得武关,他们曾向乾国许下重诺。
郑国在财物方面倒也爽快,所承诺的钱粮均已如期交付给乾国。
但有一桩承诺,却让他们颇为头疼——那便是将中原第一美人银盏郡主,远嫁乾国皇帝。
这桩婚事迟迟未能兑现,每当想起此事,郑国皇帝便感到一个头两个大。
若是公主,自己的女儿,他早就做主,给乾国送去了。
可这银盏郡主偏偏是青安王之女。
青安王是他的亲弟弟,当初在皇位争夺中曾为他立下汗马功劳,也正因如此,他才有机会登上郑国皇位。
对于当初的使者,郑帝也不好责怪,毕竟是他承诺过的,必要的时候可以自行决断。
人家也是一心为国,如今武关已下,他也是为国有功,不仅不能罚,还得赏。
但青安王却坚决不同意将爱女远嫁他国。
郑国皇帝无奈,只能暂且搪塞,对外宣称银盏郡主身患重病,不便远行。
就连在云坤关负责交接事宜的高俅数次催促,他也只能以这个理由一再推脱。
乾国原本自身难保,郑国皇帝曾抱有侥幸心理,想着能拖则拖。
然而如今乾国势力日益壮大,他深知道若再拖延,激怒乾国,郑国必将陷入危难之中。
郑帝面对着面前的青安王,心中五味杂陈。
这位曾经为他鼎力相助的弟弟,此刻却成为了他的难题。
他苦口婆心地劝说着:
“银盏早已到了适婚的年龄,若不是你一再阻拦,她恐怕已是儿女绕膝了。你为何如此固执呢?”
青安王听后,轻叹一声,眼中闪过一丝哀伤:
“皇兄,银盏她娘临终前,紧紧握住臣弟的手,嘱托臣弟一定要好好照顾银盏。臣弟实在不敢轻易地就把她交给一个陌生人。”
“更何况,乾国路途遥远,万一银盏在那里受了委屈,臣弟百年之后,如何有脸去面对她的娘亲?”
郑帝闻言,心中也是无奈。
他虽贵为帝王,却对这位弟弟现在这个样子束手无策。
若是换做他人,他或许早已雷霆大怒,但面对青安王,他只能尽量以理服人。
就在这时,一名太监匆匆跑进大殿,声音颤抖地禀报:
“陛下,不好了!银盏郡主失踪了!另外,乾国使者刚刚送来一封书信,说是与银盏郡主有关。”
太监正欲将书信递给郑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