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紧紧握住巩永固的手,眼中闪烁着泪光,声音哽咽道:“驸马,五千担军粮,对我们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有了这批粮食,我军将士们就能吃得饱饱的,有力气去抵御外敌。您的大恩大德,我们全军将士都会铭记在心,永世不忘!”
巩永固微笑着摇了摇头,温言道:“卢公言重了。我们都是为了国家的安宁而战,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卢象升感慨道:“驸马,您有所不知,卢某兵微将寡,守在昌平,其实也不是长久之计。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布防,以抵御清军的进攻。”
巩永固沉吟片刻,说道:“依我之见,留大同总兵王朴率三千老弱在昌平虚张声势,主力前往涿州布防,或许是个不错的办法。这样既能迷惑清军,又能加强涿州的防守力量。”
卢象升听后,微笑着摇了摇头,道:“驸马,您的想法很有道理。但是,我考虑过了,如果离开昌平,会给清军可乘之机。”
“我和高起潜在通州共同布防,可御敌于京城之外。若清军攻打京城,我们两军可共击之,形成夹击之势。所以,此时离开昌平,并非明智之举。”
“如果放任清军在京师劫掠,那袁督师的下场就是我的下场!”
巩永固听后,点了点头,表示理解,随后反问道:“卢公,清军入寇目的是什么?”
卢象升微微一怔,似乎没想到巩永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但他很快回答道:“清军入寇,主要目的无非是抢掠财货、人口,以充实自己的实力。”
巩永固点了点头,继续启发道:“卢公说得没错。那么,你再想想,清军第一次入寇时,是在京城附近活动,而后来两次则深入腹地。你觉得哪次他们的收获会更大?”
卢象升闻言,眉头紧锁,开始陷入沉思。他回想起清军历次入寇的情况,试图从中找出规律。
此时,一旁的杨廷麟也感到疑惑,不禁开口问道:“驸马,您为何认为是涿州,而不是良乡、东安、固州等其他地方呢?这些地方也都有可能成为清军的攻击目标啊。”
巩永固微微一笑,解释道:“杨将军所言有理,这些地方确实都可能是清军的攻击目标,甚至昌平也可能成为他们的目标。”
“但是,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看,我认为涿州的可能性更大。因为从涿州向南,就是保定府、真定府、河间府等地,这些地方都是富饶之地,清军一旦占领,就可以分兵劫掠,获得大量财物和人口。”
“而且,涿州地处交通要道,占领此地还可以切断我军的粮道,对我军造成极大的威胁。”
杨廷麟听了巩永固的解释,都恍然大悟,点头表示赞同。
卢象升却皱眉道:“不可能,清军一旦深入腹地,我们便可立即切断他们的归路,使他们进退不得。届时,勤王军将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他们必然会被团团包围,全军覆没的命运将是注定的。”
巩永固听了卢象升的话后,不禁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仿佛听到了天底下最大的笑话一般。只见他一边笑,一边对卢象升说道:“卢公啊卢公,您这可真是太轻敌啦!难道您真觉得这些清兵会跟那些小毛贼似的,打哪儿来还回哪儿去不成?告诉您吧,这帮清兵入侵咱们大明,那可是从来不走寻常路的主儿!”
说到这儿,巩永固稍稍停顿了一下,但很快又接着往下说:“您想想看,如果清兵想要撤兵回去,难不成就非得原路返回吗?人家大可以绕道山东或者天津嘛!这样一来,不就能轻轻松松地避开咱们的主力军了吗?而且,选这么条相对更稳妥些的退路,对于他们来说也没啥坏处呀!”
“而且,我们也不能忽视清军骑兵的机动性和战斗力,他们一旦得到机会,很可能会趁机发动反击,给我们造成更大的损失。”
尽管巩永固费尽口舌、言辞恳切地劝说,但卢象升最终仍然固执己见,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杨廷麟满心疑惑地开口问道:“卢公啊,驸马所说确实非常有道理。您为何不早点做好应对之策呢?”
卢象升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无奈地回答道:“昌平可是皇家陵墓的所在地,而京师更是皇帝居住之地,这两处地方绝对容不得半点闪失啊!”
杨廷麟等人听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深知其中利害关系重大。回想起当年张献忠纵火焚烧凤阳皇陵一事,不仅兵部尚书因此被革职查办,就连凤阳巡抚和漕运总督也未能幸免,统统惨遭杀害。
如此惨痛的教训历历在目,让人不寒而栗。正是因为昌平皇陵的特殊地位,使得卢象升部队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困境之中,仿佛被束缚住了手脚一般。
杨嗣昌回到京城后,心情十分沉重抑郁。朝堂上那些风言风语就像看不见的绳索一样紧紧缠绕着他,令他感到极度烦闷压抑。为了解除内心的愁苦烦闷,他特地写信给卢象升,向其诉说自身的不幸遭遇。
在信的开篇,杨嗣昌对卢象升大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