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身着铁甲银盔,手持长枪利矛,英姿勃发;胯下战马奔腾嘶鸣,铁蹄声响彻云霄,仿佛要将这座城镇都震醒一般。那清脆而有力的马蹄声在空旷无人的街道上不断回响,越发衬托出这支队伍的威武雄壮以及军纪严明。
早已知晓二人今日会来的巩永固,则带着自己的一众手下提前便守候于此。见李明山和任七等人渐行渐近,巩永固赶忙迈步向前迎去,并满脸含笑地朝着对方拱手施礼说道:“李将军、任将军,你们一路奔波劳累实在辛苦啦!”
话音未落,李明山与任七也已双双翻身下马,同样向着巩永固抱拳还礼并齐声回应道:“有劳巩大人久候,我等感激不尽!”
他们身后的一千骑兵整齐地排列着,铠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长矛笔直如林,气势磅礴。
巩永固转身向杨廷麟、梁佐等人介绍道:“这位是李明山将军,这位是任七将军,他们都是义军中的佼佼者,此次能够如约前来相助,实乃我等之幸。”
杨廷麟和梁佐等人纷纷上前与李明山、任七拱手致意,表示欢迎。
众人寒暄过后,目光不禁齐齐投向那一千名骑兵。
只见他们身姿挺拔,精神饱满,铠甲上的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严谨与精良。
长矛在阳光下闪耀着寒光,仿佛随时准备出击。他们的眼神坚定而锐利,透露出对即将到来的任务的期待与信心。
巩永固见状,心中甚感欣慰。
就这样,巩永固率领着李明山、任七奔赴松江府。
一路上,李明山向巩永固详细介绍了梁山的情况。
原来,崇祯四年,二十岁的李青山与范县的任七、梁敏,曹州的马应试,莘县的范次五,以及费县的王俊等人,心怀壮志,歃血为盟,共同立誓要为民除害,抵抗贪官污吏。
盟誓之后,李青山等人迅速行动起来,他们聚集了千余人,计划袭击运河安山闸,掠夺漕粮以充军饷。
经过一番周密的计划和布置,他们成功地袭击了安山闸,掠得漕粮万石,白银数千两。这次行动不仅展现了他们的勇气和智慧,也让他们获得了足够的物资,为接下来的行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得手之后,他们迅速撤离现场,各自逃归匿伏,避免了朝廷的追捕。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多次出击,掠夺漕粮饷银,逐渐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后来,东平秀才王邻臣、山东巡抚孙元化帐下百户艾双双等人也先后来投,李青山的实力大增,开始在梁山建立老营,准备起义事宜。
崇祯十一年,李青山率部正式起义,占据梁山及运河闸口,开始了他们抵抗朝廷的征程。
在李青山的领导下,梁山发展迅速,逐渐成为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任七、梁敏、马应试、范次五、王俊等盟友先后投奔梁山,成了李青山的部属。
清军掠夺济南期间,他命令李明山、梁敏、任七等人各率领二百余名精锐骑兵,分散行动,往来逡巡,寻找战机。
每当遇到零散关宁兵和清兵,他们便果断出击,将其歼灭;而遇到逃散的山东兵,则采取招抚政策,尽量将其纳入自己的麾下。
在战斗中,他们不仅劫掠了辽兵的粮草和银两,还与乡民们交换被杀关宁和清兵的甲胄器械,以此扩充自身的装备。
经过一段时间的奋战,他们成功地招募了两千余名新兵,并获得了上千套精良的甲胄。同时,他们的兵器、火药和箭矢等物资也增加了数倍之多。
现今,梁山已坐拥五千余骑兵,其中三千余众甲胄完备,装备精良。李明山为梁山骑兵总管,负责统率和操练此等骑兵,务求使其于战中尽显威能。
任七则为梁山情报总管,专司收集并剖析各类情报,以为李青山决策提供坚实支撑。梁山之力日盛,拦截漕运,遂成朝廷大患。
不知不觉间,一行人到了徐州府界。
巩永固下令不得逗留,径直往东前往淮安府,而后转至扬州府歇脚。五日抵达扬州府后,巩永固命李明山扎营,派梁佐、崔恒、任七等打探扬州府大盐商姓名住址及地方势力强大的士绅住址。
直至次日近午,扬州知府徐中才获晓巡抚已至的消息。他旋即搁下手头公事,亲身带领扬州府诸官员,匆忙赶赴巩永固等人下榻的旅社迎接。
得知扬州府知府前来拜访的消息后,巩永固不敢怠慢,连忙率领杨廷麟等一众亲信出门相迎。远远地便瞧见徐中正领着一群官员快步走来,待到近前,众官纷纷躬身施礼,齐声道:“巡抚大人,下官徐中携扬州府大小官员在此恭候多时了!”
巩永固见此情形,也赶忙跳下马来,面带微笑地朝着众人点了点头,并开始仔细端详起眼前这些人来。而站在一旁的徐中则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