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尚且都存在着天差地别,而身为一国之主的帝王们所运用的御人之术,那就更是各有所长了。
李治的御人之道虽说传承自其父李世民,但其中的差异却是显而易见的。
李世民作为开创大唐盛世的开国之君,其威势可谓无人能及,面对满朝文武大臣时,仅凭其一言,便能产生强大的震慑力。
在史书的记载之中,李世民向来以虚心纳谏著称于世。
然而实际上,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骨子里却是极为霸道的,所谓的耐心和忍耐,也不过是相对于特定情况而言罢了。
就拿强行修改氏族志这件事情来说吧,即便因此引发了各方势力的不满甚至兵戎相见,李世民依旧能够果断地做出决策,凭借自己的绝对权威将一切反对之声压下。
他是以势压人,强势绝伦。
可相比之下,由于李治的即位之路充满了诸多争议,且自身的威势尚显不足,所以他不得不另辟蹊径,选择一种相对更为温和、平和的帝王之术来驾驭群臣。
于是乎,他巧妙地采取了放权之举,使得朝中群臣彼此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牵制、相互制衡的局面。
如此一来,他便能够高枕无忧地稳坐在这权力的核心位置上,悠然自得地俯瞰着天下苍生,如同那垂钓于江河湖海之上的智者一般,不动声色地掌控着全局。
就如同他此时一般,大敌当前,封宫避谏。
摆出了一副昏庸的模样。
实则执掌乾坤沉浮。
他不干预,那就无人可阻挡房玄龄的安排。
若是出事,那也是房玄龄几人的锅。
为君者,天下均为棋子,谁都可舍去。
君王最大的成功,那便是知人善用,其所要精通的就是御人之术。
而非什么武功文学上的造诣。
能有武功文学,也确实是好,都是加分项。
说到李世民,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虚心纳谏的明君。
很少有人能够了解,李世民还是一位集大成者的书法家。
当世之下,也唯有虞世南能与之匹敌。
在帝王的身份的映射下,其他的能力,也好像本该如此,就应如此。
“太子殿下染病,今日不再早朝。”
一名内侍站在玄武门高耸的城头之上,那高昂的声音传开。
一时间,原本安静地站立于宫门前等待上朝的大臣们,像是被惊扰了的蜂群一般,顿时变得嘈杂起来。
众人开始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着这突如其来的变故。
“梁国公,我们走吧!”
只见立于队列最前方的几位重臣,面色凝重地对视一眼后,毫不犹豫地转身离去。他们的脚步沉稳,似乎对眼前发生的事情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判断。
对于这些混迹官场多年的老狐狸们来说,自然明白这其中所蕴含的深意。
有些事情看破不说破,才是生存之道。
许多大臣心中已然明悟,原来他们这位看似温文尔雅的太子殿下,也绝非等闲之辈。
玄武门乃是是皇城的咽喉要道,重中之重。若无特殊情形,绝不容许任何人在此处过多停留。
很快,群臣各自散去。
“太子殿下,今日为何不去早朝呢?”
清脆婉转的声音从李治身后传来,带着一丝疑惑和担忧。
“太子殿下刚刚摄政,如此这般行事,恐怕会遭到那群谏臣们的口诛笔伐了!”
那声音继续说道,语气轻柔,
李治闻声回首望去,只见精心装扮过的武媚儿正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款款而来。
她身着一袭华丽的锦缎长裙,裙裾随风飘动,宛如仙子下凡一般。
在金色光芒的映照之下,武媚儿那张娇艳欲滴的面庞显得越发明艳动人,犹如盛开的桃花般妩媚多姿。
而她脸颊上那抹淡淡的红霞,更是给她增添了几分成熟的风情。
人妇,总是让人不禁为之倾倒。
“难道是城外的战事有了变故不成?”
武媚儿忽然脸色一变,微微吃惊地问道,原本还含情脉脉的双眸瞬间充满了忧虑之色。
“确实是出了些意外状况,奇袭出去的军全都被阻拦在了城外,如今长安城内存留的兵力本就捉襟见肘,若是叛军趁机前来攻城,真不知能否坚守得住这城防。”
李治的语调平稳,听不出丝毫的惊慌失措。
心深似海,纵使武媚儿,也难从其神情之上,察觉出李治真正的感情波动。
“太子殿下,你如此淡定从容,想来心中定已筹谋好了应对之策了吧?”
武眉儿轻声说道,同时伸手轻轻打开身旁的食盒盖子,只见里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碟碟精美的菜肴。
她小心翼翼地将这些佳肴一一取出,然后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