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66章 一番操作喂了狗(2/8)
的院子里。</br>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br>她就像被人圈养的金丝雀,从一个小笼子里被关到了一个大笼子里。</br>一开始作为定远侯夫人。许望月的心中满是忐忑和抵触。</br>她亲眼见过赵氏是怎样的性格,到最后又是怎样的结局?</br>若是让她这样端着,被架在主母的位置上一辈子,要永远同那些出生就是京城贵女的女人打交道,做一个合格优秀的高门贵妇,每日除了琴棋书画,就是茗香品茶,处理后院内宅矛盾,相夫教子。</br>听着就让徐望月头疼。</br>那不是她。也从来不是她想要的生活。</br>她想要做一个自由自在的山间鸟。</br>哪怕只是最平凡的一对夫妻,只要简简单单的相伴到老就好。</br>如今,裴长意在这样敏感的时候选择退隐,反倒是成全了她的心愿。</br>虽然这个退隐并不是辞官,但是很多时候,稍稍放松一下,也会让徐望月觉得心情雀跃。</br>谁知道三皇子登基要多少年?</br>谁又知道三皇子最后能不能登基呢?</br>所以她更加珍惜现在逃离出来的时光。</br>为了防止皇上不同意,裴长意几乎是连夜先退出京城,然后再向上面上折子,主打一个,先斩后奏。</br>反正明面上有要替父守孝三年的习俗,圣上也不好勉强他们。</br>在老家的那段时间,徐望月几乎每天都是开心的。</br>若不是要回来处理裴长远的事情,她真的是愿意一辈子都待在那。</br>马车行了半个月之后又回到了江淮老家。</br>这一次来的人只有裴长意自己这一家子,徐望月是当之无愧的主母,比上一次来的时候还要闲散几分。</br>日子过得清闲又快乐。</br>已经过了第1年的守孝期,就不必日日守在灵堂,闲暇的时候,徐望月会看许多许多的书,一些关于农业的,关于水稻种植的,还有关于一些饱腹植物种植的。</br>寻常百姓家容易发生天灾,一旦洪水肆虐,大面积迁徙,很多事情就不由百姓决定了。</br>既然回到了江淮老家,许望月就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东西。</br>而她一个弱女子,手无缚鸡之力,自己亲自去种田,肯定是不行了。</br>可她看的书多呀。多亏了裴长意有一屋子的书,从天文到地理,从种植到领兵打仗,每一个地方细节全都有。</br>寻常的百姓家一般,连字都不认识,更别说看书了。</br>所以更规范的种植还需要靠她去教授给百姓。</br>但徐望月也不是托大的那个人,几乎每天她都埋头在田埂上和每一个农妇聊天,也会去请教每一个村中的老人,每一位种田的高手,应该要怎么排水舒虫,怎么让农作物长得又高又壮,在这样的不懈努力下,仅仅一年时间,江淮县的收成就翻了一倍有余。</br>除了应该上缴的赋税之外,百姓们甚至还得到了不少余粮,过了一个丰衣足食的年。</br>除夕之夜的时候,许多百姓簇拥着。徐望月,说是要给她庆功。</br>可希徐望月哪里敢领这个功?他不过就是将书中的方法告诉了那些会种田的老人,然后老人们按照他说的方法自己亲自操作,这才有了一年的好收成。</br>她充其量就是动动嘴皮子。</br>百姓们却不肯应允,非要拉着她去村长家里坐着,说是要给她好好的庆祝一番。</br>徐望月凹不过大家又不享福了,大家的美意,只能乖乖的任由百姓牵着走。</br>那些黎明百姓都很单纯善良,给徐望月做了一件看起来红红火火的衣服,除了外袍十分像大婚时候穿的那件之外,里面的衣服又叫做百纳衣。</br>好像是用一百个百姓家里的福字或者喜字剪下来缝上去的。</br>各式各样各种方式的绣法,这会儿杂揉在一起好看的紧。</br>徐望月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个的百衲衣,也不知道,这其实就是传说中的万民衣。</br>她开心的只是看到别人的成就,看到别人因为他的帮助把日子过好了,而替别人感到高兴。</br>这会儿村民把她压在桌子面前,非逼着给她穿上的衣服。</br>还点着好多个大红蜡烛,说是什么江淮这边的习俗,一定一定要彻夜点到天明。</br>这到和大婚的时候差不多。</br>徐望月没有多想,任由百姓们给他梳妆打扮,最后打扮出一个漂漂亮亮的新娘子的模样。</br>这时候她才愣了几分。</br>等百姓们簇拥着她出去的时候。</br>人群里远远站着裴长意,也是同样一身新郎的服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