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不同,我们的微信要依托熟人来做社交。”
“如果企鹅用QQ来打我们,它的竞争策略一定是错误的,这样反而让人放心。”
“如果它是用类似竞品,相信我们也能拿到2-3个月乃至4、5个月的先发时间,我倾向于企鹅在战略上不会犯错,那么,我们的500万美元就要在3个月的时间发挥最大的效果。”
“这种效果是什么样的?它需要撬动投资人,让他们认为可以火中取栗,这样才能投钱进来。”
俞兴伸手在白板上写下了限定的条件——3个月500万美元,又在后面打上了问号。
他直接询问李善友:“李总,如果你执掌一家风投,你认为要看到什么样的效果才能做出顶着巨头来竞争的决定?”
李善友思考,踌躇,迟迟给不出答案。
他还在消化俞总的信息,企鹅的应对战略、陌生与熟人社交、竞争时间判断……
李善友感觉俞总没有藏私,也就生怕自己的话会出现误导,最终只能诚实的摇头:“我很难估算一个具体的数字,这个,嗯,俞总,你怎么想?你认为需要做到多大规模?”
俞兴也摇头:“不知道啊。”
李善友:?
“我最近在琢磨,但毕竟没做过投资,所以,我们直接问投资人好了。”俞兴没有既定的答案,今天也不是讲课,而是共同探讨合理的计划,所以,他拿出手机,边找号码边说道,“我和今日资本的副总裁比较熟,我问问他,让他给个参考。”
李善友“呃”了一声:“这样可以吗?”
“为什么不可以?投资人又不是洪水猛兽,他是陪我们一路前行的最佳伙伴啊。”俞兴认真的说道。
手机外音里传来声音:“俞总,不用这么刻意说给我听,又什么事?”
李善友:“……”
“是这样的,我们今天在聊如何打动投资人,希望刘总给一个可以让你们进行讨论的项目进展,比如,三个月做到多少用户,这样给个简单的参考。”俞兴没有说的太复杂。
“你这笔投资,我肯定做不了主。”刘建凯在电话里嘟囔了一句,但还是沉吟道,“三个月时间的用户体量,如果是普通项目,其实从开始也好说,但你们这个必须得考虑企鹅的竞争。”
他稍加解释:“一个项目值不值得投需要看多方面的综合,正常有个六七十分,打个‘良’,我们就可以试一试,但你们的评分必须做到90分,必须是‘优’,乃至‘优中优’,那样才有投资的价值。”
俞兴提醒道:“废话少点。”
电话变得沉默。
李善友仿佛感受一缕可以想象的怒气从手机里飘荡出来。
片刻之后,刘建凯变得言简意赅:“三个月没掺水分的做到两百万,我们就会开会讨论了。”
“好的,再见,刘总。”俞兴收到参考,“挂了。”
“等等,俞总,咱们得谈谈百晓生的融资了,你确实下时……”刘建凯接了电话就顺势聊聊正事,但话说一半就发现已经被挂了。
他捏着手机,愣了一秒,只有一个字的本能反应:“靠!”
另一边的俞兴伸手在白板的问号后面写下“200万”的字样,但他没有满足于一家的参考,而是又如法炮制的询问了IdG和启明创投。
紧接着,白板上出现了“150万”和“250万”的字样。
IdG的意向门槛最为宽松,它的实力也最为强劲,启明创投的门槛最高,资金实力则是三家里最薄弱的。
李善友瞧着俞总这一通询问,笑道:“俞总,你这效率是挺高的,顺带着还和投资人铺了铺意向。”
“都是顺手。”俞兴不觉得这有什么值得说的,注意力仍旧在竞争规划之上,他伸手擦掉问号与数字,最终边写边说,“我们优中取优,定下300万的目标,这就应该是市场里很有竞争力的数字了。”
他往后退了一步,打量白板上的目标。
办公室里的李善友与雷卫明也是同样的动作。
三个月三百万。
不仅没选IdG的最低门槛,反而还自我提升到了两倍。
雷卫明一直在听,一直在琢磨,到了这会终于忍不住说道:“俞总,这三个月的目标太高了吧,我们百晓生一年多了也没到这个数字。”
“目标确实比较高,但百晓生的是垂直细分的职场用户,它的获取难度是好几倍,微信嘛,它只需要能截取到普通用户就行了,两类用户的需求完全不同,后者要宽泛太多。”俞兴先肯定,后否定。
雷卫明明白这一点,只是拿百晓生的发展用来明确相对的难度,他迟疑道:“就算这样,也还是很难啊,百晓生获取用户的广告价格都是那样的,反应用户群体不同的是最终效果。”
百晓生因为垂直细分,花100万可能是1万新增用户的效果,微信就算能获取更多用户,它仍旧需要花1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