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楚铭......
还在沉思,纸页上有寥寥不多的几笔线条,似乎依然沉浸在刚刚的线条画中。
唐白见状,神色中既有欣赏,又有担忧。
左渊虽为文林苑副官,却也是当朝丞相,权威极大,若是过不了这一关,唐白也很难留下楚铭。
所谓名正言顺,就是要用能力让人无话可说。
左渊官至丞相,城府何其深,今日突临文林苑目的不纯,又以太子殿下和圣上施压,唐白心中隐隐有不好之感。
楚铭是个良才,定能在各类古籍、古物中找到玄妙,他希望其留在文林苑。
可若是按照当前情形去看,他又有些不确定。
二十组诗词,怎会到现在一句都逆推不出来?
总不能又是空想之法?
线条画用空想之法还能用遐想构设能力强大来解释,但这次的诗词逆推象形文字,考验的即是象形文字的掌握度。
脑海中存储的象形字越多,文字储备越丰富,逆推的速度便越快。
换句话说,在有一定的古甲文字存量下,也该逆推个三两组了吧?
三组之后难度会直线上升,因为他和左渊有意加大了三组后的词组复杂程度。
词组不是单个文字,所需的文字储备不是简单的文字,而是需要词义结合,难度会有很大提升。
是故,逆推出来,却不写在纸上,很容易会被后续词组的晦涩词义扰乱。
乱则失,失则泄,泄则败。
唐白此时,已然不明白楚铭为何还不动笔。
总不能......这小子逻理清晰超人,记忆超群?
唐白眸光微微闪动。
他见过很多才识之辈,或是勤学苦读,或是天赋不错,其中不乏有逻理清晰,记忆超群之人。
但在他看来,能在这等逆推象形文的考验中,仅在脑中构思关联,最后一起写下六组诗词的,才是真正的逻理清晰、记忆超群之人。
齐晨、裴依做不到,陆锡可能做到。
唐白自认年轻时可以做到,族中那位小辈也差不多能做到......
堂中的白衣少年可以?
当唐白在关注白衣少年的同时,左渊亦在有意无意的看向楚铭。
今日来此,并非恰巧,也并非是因为太子催促《山海大荒通经·海经》解读,而是因为一品寒门寒士楚铭。
他此前得到消息,一品寒门给十三位寒士分置案卷,卷上内容为调查朝廷官吏。
能在溱都为官,谁都不可能干净,只要查,那必然会查出些什么,并且深究之下,还会层层往上。
楚铭查了工部营缮司崔业,可那崔业却是个城府深不够深,浅也不浅的人,留下了证据自保。
敲打之下才知,证据竟是牵扯到河运总司唐旋和中书令陆仕中。
如今只有唐旋罪证出现,中书令陆仕中的证据却消失不见。
是崔业为保自身故意撒谎,还是证据握在谁手中?
他不想赌,也不敢赌。
朝中人皆知陆仕中是他左渊提拔上来,其子陆锡更是常随身后。
一品寒门会不会追查陆仕中,查了陆仕中会不会又来查自己?
左渊知当今圣上多疑,虎甲军统帅项跃便是最好的例子,他不敢保证,是否有一日,自己会步上后尘。
是故,他今日来此,就是想提前来接触下案卷调查的最初者,一品寒门寒士,楚铭。
最好的,是联合唐白,把堂中那白衣小子盘问一遍,差些,也要问出些什么。
只是......
左渊余光瞥向唐白,心中微动。
唐白这位大家退居文林苑多年,似乎并不想再掺和到朝中事,心思都扑在了作画和古籍、古物上。
不过,如此也好,倒是少了个朝堂对手。
再看楚铭,只是个边陲县城来的商贾庶子,要靠山没靠山,要背景没背景,随便给点甜头,应该就能搞定。
设置这类考验,是为增加难度,让堂中庶子难进文林苑。
事后,他再表露惜才之意,给予些口头上的夸赞和奖励。
一个十几岁少年,失意挫败之际,得当朝丞相夸赞和欣赏,势必会种下偏向乃至是投靠的念头。
堂外两名老者心思各异,堂内三人笔墨勾勒,一人垂目沉思。
时限来到最后一刻钟。
陆锡纸上已有十二行完整象形词组。
第十三行已逆推出一种象形文,逆推的古甲文则是过半。
齐晨亦有十二行,只是那第十二行还未结束。
裴依则有十一行,正在尝试十二行。
三人目前状态都是提笔难下,看样子都遇到了阻碍。
而那垂目沉思的白衣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