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我看到了一切 > 第二百八十五章 危机感

第二百八十五章 危机感(3/4)

在各种生物技术越来越发达,加上AI技术也被大量应用在生物研究上,说不定哪天就搞出什么可怕的生物。

    如果是类似于动植物的转基因改造产品,问题倒是不大,大不了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还可以采用氢弹进行大范围灭杀。

    可是如果是微生物类型、昆虫类型的转基因生物,那一旦蔓延开来,要彻底灭杀,难度就会变得非常大。

    比如那几个隐藏在亚马逊雨林深处的生物实验室,她们就在研究沃尔巴克氏体,而且是计划通过感染蚊子作为中间宿主,然后再通过蚊子叮咬人类,从而实现大规模感染。

    而相类似的生物实验室,在全球各地不下于几千个。

    虽然这些实验室中,很大一部分的科研能力非常一般,几乎是骗经费的类型。

    但难保有人可以瞎猫碰到死耗子。

    毕竟生物有无限的可能,而很多生物的进化过程中,往往也充满各种意外,而现阶段的人类在研究生物的过程中,往往喜欢通过各种手段增加生物突变的概率。

    看一下人类培育的农作物,就知道现在的生物技术发展有多么可怕了。

    远古时代,人类培育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往往需要几千年的时间跨度,才可以筛选出比较好的品种。

    近代采用杂交育种等技术之后,这个时间跨度被压缩到了几十年,就可以获得比较好的品种。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现代,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技术陆续出现,就生物育种时间压缩到了几年,就可以获得比较好的品种。

    而海陆丰公司的技术,更是将这个时间进一步压缩到了以月为单位。

    如此迅猛的技术发展,也意味着技术带来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江淼不得不提防未来出现技术失控的情况,虽然他可以凭借鉴定面板,找到克制新物种的方法,但不代表这种方法可以百分百奏效。

    特别是对于那些突变速度飞快的微生物,实在是太容易产生耐药性了。

    比如人类二战时期发明的青霉素,一开始只需要几万单位,就可以表现出良好的效果,现在没有几百万单位的青霉素,都不好意思拿出来,甚至都不一定有用。

    江淼的担心是非常有必要的。

    他和吴建民等人讨论一个多小时,便安排好了一些主要的事情。

    在两人离开之后,江淼用拿出一本笔记本,用只有他自己看得明白的文字,写着一些内容。

    技术的危机,其实也可以使用技术来解决。

    很多微生物感染,其实存在各种各样的限制,比如恐怖无比的埃博拉病毒,由于其可怕致死率,反而限制了其大规模传染的可能。

    而有些病毒、细菌、寄生虫,并不能独立在自然环境生存,需要通过中间宿主携带,才有可能感染人类。

    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蚊子带来的登革热、疟疾;淡水螺类带来的吸血虫;跳蚤带来的鼠疫等。

    因此人类只要避免接触这些生物,就可以避免感染。

    而江淼此时正在书写的内容,就是一种新技术的研发思路。

    他从沃尔巴克氏菌上,获得了一点灵感,如果可以改造沃尔巴克氏菌,让其可以和人类的汗腺细胞共生,然后刺激人类的汗腺散发出特殊气味,而这些气味刚好可以形成一些信息素,让某些昆虫非常厌恶,那就可以避免这些昆虫靠近人类。

    当然,这种方案属于大后期技术了,如果没有必要,很多人不会接受这种人造细胞器的植入。

    江淼自然也想到了这一点,对于直接植入身体的东西,很多人肯定会心生抗拒。

    因此他并没有一开始就玩得这么深入,而是打算研究出一种植物,可以作为特殊沃尔巴克氏菌的共生体,然后割下这种植物的树皮,制造成为一种饰品,而这种被沃尔巴克氏菌寄生的树皮,可以源源不断产生驱虫信息素。

    除了这种驱虫信息素产生树皮,江淼还有其他几个设想。

    比如“植物人”、“纳米呼吸面具”、“冬眠仓”、“生物外骨骼”等。

    植物人项目顾名思义,就是让人类具备类似于植物的叶绿体,一旦遇到地球环境大突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减少人类种植农作物的规模,避免因为饥荒出现人口大规模消亡。

    纳米呼吸面具项目,则是江淼打算让公司的科研事业部立项研究一种可以过滤微生物的纳米呼吸面具,而且要求可以长期使用,不需要隔三差五更换滤芯,这是为了提防可以空气传染的微生物。

    冬眠仓项目也是为了应对粮食危机、生化危机,为人类保存火种,同时也是为一部分绝症或者提供一个缓冲时间,就其生命延长到新技术出现的那一天。

    至于生物外骨骼项目,这个项目目前只是设想,做一些前置技术的研发和筹备,而且大概率需要江淼夫妻俩亲自出手才有可能成功。

    生物外骨骼可以集成之前的一部分生物技术,比如驱虫信息素、植物人、纳米呼吸面具、冬眠等,这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