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互通有无!有些事情是不能深究的!(3/3)
【反而是那些百姓,因为戒严无法离开,而影响到了生计,有些人都要卖儿卖女,甚至是卖自己,以换取其他家人活下来的机会!】
【亦或者干脆是一家人饿死,然后被检查的官兵,冷漠的扔去乱葬岗。】
【当然。】
【这些事情。】
【他们是不会上报给陛下的。】
【因为陛下放眼的是整个大承江山,这些小小的事情,由他们臣子来负责即可,只要不出什么乱子,或者在出乱子前解决要制造乱子的人,那自然又是国泰民安!】
【别说什么时代,别说什么沙尘,别说什么大山!】
【官府老爷们可是在为他们的百姓好!不然若是让这些囚犯,继续隐藏在民间,那该有多少百姓,又要惨遭毒手啊!】
【至于这些被放出来的囚犯,是因为得罪权贵而被关起来这件事,自然不会有百姓能够知道了。】
【只要让百姓知晓,这些人是大理寺囚犯,只要让百姓知道,官府是在保护着他们,至少让百姓相信,自己得到了保护,至少让百姓觉得,官府老爷们用心良苦,那就足够了!】
【“这样看来。”】
【“陈怀信可能真跟权贵有关。”】
【“不然。”】
【“我们又怎么可能一直找不到他!”】
【曲文端得出了猜测。】
【也只有这样。】
【才能解释这戒严中,获利最大的为何会是世家。】
【才能解释那抓回来的囚犯,为何又突然的暴毙。】
【“不过。”】
【“半个月时间。”】
【“他们也赚得够多了吧。”】
【“现在也该要解除戒严。”】
【“那百姓们的怨念,已经快要控制不住了。”】
【“若是持续下去,恐怕会让陛下有所觉察!”】
【曲文端呼了口气。】
【他一边思索着,该如何解决民怨的事情,一边进行着信息节选,将部分情况给隐瞒,然后再禀报给姬清珞。】
【而在他的奏折之中,先是说了自己办事不利,没能够将所有囚犯都抓回来,但是由于担心过久的戒严,会影响到百姓生计,所以恳求陛下能够解除戒严!】
【“至于未能抓捕回来的囚犯。”】
【“我刑部。”】
【“也就多辛苦一点。”】
【“再加派人手搜寻。”】
【“努力将所有犯人,都抓拿归案!”】
【“而臣办事不利,也请陛下责罚!”】
【“但万万不能耽误了百姓的生活啊!”】
【曲文端一副为国为民的慈悲表情。】
【那坐在上方的姬清珞,毕竟是军伍出身,还从未有人教导过,所以哪怕已经当了十年皇帝,但在一些事情上面,还是比不过臣子的弯弯道道。】
【而且也由于这件事,涉及到长安城百姓的生计,她在认真看了奏折,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后,便立刻同意了曲文端的请求。】
【“百姓的生计。”】
【“自然重于一切。”】
【“哪怕解除戒严,会有一两个囚犯,无法抓拿回来。”】
【“可只要不再影响百姓,那朕就当赦免他们了。”】
【姬清珞还是想着百姓的。】
【只不过。】
【当戒严令解除后。】
【那民间流传着的。】
【便是刑部尚书曲文端的名字。】
【正是因为他明察秋毫,发现这长安城戒严令,导致很多百姓生活窘迫,还有一些百姓,会遭受到恶吏的欺压。】
【于是他宁愿放跑犯人,宁愿冒着被陛下责罚的风险,也要恳求解除戒严!】
【至于那些在戒严之中出现的恶吏,那导致许多百姓不满的官兵,同样是被他给拎出来杀了,以平复民怨!】
【顿时。】
【民间一片叫好声。】
【百姓无不称赞着,刑部尚书高风亮节,刚正不阿。】
【哪怕那处罚的官兵,有一些是刑部之人,可他依然痛下杀手,以证律法!】
【先前因为戒严,而产生的不满,也渐渐的平复了。】
【而当姬长兮将这件事,告知在内院中的陈怀信后。】
【陈怀信的脸色平静。】
【“每当民怨沸腾快要无法控制住的时候。”】
【“总会有明察秋毫的老爷出现,惩罚那欺压百姓的恶吏,让百姓高兴,让民怨能够平息。”】
【“但从来不会有人在意,为何民怨会沸腾,为何老爷总能准确快速的抓到,是哪个恶吏在欺压百姓。”】
【“因为有些事情……是不能深究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