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元璋点了点头,说道:“江临啊,咱是来要钱的。”
江临苦笑一声,说道:“巧了,陛下,您跟太子殿下一个事儿啊。臣已经跟太子殿下算过账了,把欠朝廷的白银利润给朝廷,一共是七十三万两。”
朱元璋微微一愣,随即眉头微皱:“七十三万两?江临啊,朕听说你这段时间赚了不少银子,怎么才这么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江临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陛下,臣的工厂虽然赚了些银子,但投入也大啊。设备、原材料、工人工资,哪一样不需要钱?臣这也是精打细算,才挤出这七十三万两来。”
朱元璋沉吟片刻,说道:“不够,江临,朕要三百万两。”
江临一听,脸色顿时变得铁青,他瞪大了眼睛看着朱元璋,说道:“陛下,您这……您这比抢劫的还狠啊!臣这账上满共就二百多万两银子,人家太子殿下才要一百五十万,您要三百万?这……这怎么行?”
朱元璋叹了口气,说道:“江临啊,咱知道你的工厂赚了不少银子。咱也是没办法,边疆的驻军需要粮饷,灾荒救济也需要银子,朝中大臣们的俸禄也有些发不出来了。咱想找你借点银子,用于边疆的驻军和灾荒救济,等朝廷缓过来了,自然会还给你的。”
江临一脸为难地看着朱元璋,说道:“陛下,臣知道朝廷现在困难,但臣的工厂也刚起步不久,实在是拿不出这么多银子啊。臣这二百多万两银子,还要维持工厂的运转,还要给工人发工资,还要采购原材料,哪一样都需要钱。陛下,您不能这么逼臣啊。再者,我怎么出征一趟元朝,陛下您就穷了?”
朱元璋神色凝重,继续说道:“江临啊,蓝玉那边征西蕃已经到了决战的时刻,军费开支巨大,粮草、武器、马匹,哪一样不是花钱如流水?
而且大明朝最近也是多灾多难,湖广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水灾,百姓流离失所,亟待赈济。
浙江一部分地区又突发了瘟疫,染病者众多,医者忙于救治,也是焦头烂额啊,咱都准备把戴思恭派去了。
再加上你征元朝时调动的十万大军,人吃马嚼,一天的花费都是天文数字。
虽然这些战事和举措也带来了很大的利益,如领土的扩张、国威的振奋,但是目前来讲,朝廷的亏损还是很大的,财政压力空前啊。”
江临的脸色已经变得有些麻木,他心中暗自感叹:“怎么天灾人祸就不断呢?刚刚平定元朝,又迎来这么多灾祸,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啊。”
他抬头看向朱元璋,只见朱元璋的眉头紧锁,眼中满是忧虑,显然也是被这接踵而至的困难压得喘不过气来。
江临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同情之情。
他知道,作为一国之君,朱元璋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朱元璋叹了口气,说道:“江临啊,你是来自未来的穿越者,你知道这个事情么?咱有时候真的很羡慕你,你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可以提前做好准备。而咱呢,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
江临闻言,心中一阵苦笑。
他确实知道一些未来的事情,但那些都是大致的历史走向,具体的细节和过程他并不清楚。
未来的历史对于很多事情都是一笔带过的。
而且,即使他知道了未来会发生什么,又能怎么样呢?
很多天灾人祸,在没有相应科技条件下,是无法避免的。
只能坦然接受。
江临皱着眉头,思索片刻后说道:“陛下,您提及的水灾、瘟疫之事,臣倒是有些听闻。只是这浙江瘟疫,按史书记载应在洪武二十年大规模泛滥,如今才洪武十二年,莫非是已初见端倪?不过想来也是,历史记载这些年天灾频发,水灾、旱灾、蝗灾、地震等几乎每年都有发生,很多或许都未记录在案罢了。”
朱元璋微微点头,神色凝重道:“江临啊,咱也知这天灾难以预料。可咱也是苦出身,看着百姓流离失所,咱这心里啊,就像压了块大石头。咱身为大明皇帝,看着百姓受苦,却一时难以周全,实在是愧疚啊。”
江临赶忙安慰道:“陛下,您莫要自责。天灾乃人力难以抗拒之事,您已尽心尽力为百姓操劳。如今当务之急,是尽快赈济灾民,防治瘟疫,尽量减少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