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的血腥气息尚未消散,新一天的战斗又即将打响。
王守仁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高耸坚固的丹阳城墙,毫不犹豫地下令再次集结大军,向着这座坚不可摧的城池发起冲锋。
他身先士卒,亲自来到阵前督战,手中挥舞着令旗,口中大声呼喊着激昂人心的话语,以此来鼓舞士气。
将士们见主帅如此英勇无畏,个个精神抖擞,摩拳擦掌,心中暗暗发誓定要一举攻克丹阳城。
与此同时,城头上的阎象也毫不示弱。
只见他昂首挺胸地站立于城楼之上,迎着初升的朝阳,扯开嗓子高声呼喊着,不断激励着麾下的士兵们坚守城池。
他的声音犹如洪钟一般响亮,回荡在每一个守城士兵的耳畔,使得他们原本有些动摇的心重新变得坚定起来。
随着王守仁一声令下,新一轮的攻防大战正式拉开序幕。
一时间,礌石如同雨点般从城墙上倾泻而下,带着呼呼风声砸向攻城的军队。
而城下的弓箭手们则纷纷弯弓搭箭,一支支锋利的箭矢划破长空,直朝城头射去。
刹那间,礌石与箭矢在空中交织飞舞,形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火力网。
双方士兵你来我往,奋勇拼杀,谁也不肯退让半步。战场上杀声震天,呐喊声与惨叫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土地,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硝烟味和刺鼻的血腥味。
就在战况陷入胶着状态之时,王守仁果断派出了手下猛将颜良和文丑各自率领着一队训练有素的精兵悄然离开了正面战场,朝着丹阳城的后方迂回而去……
原来,王守仁作为一名智谋过人、经验丰富的统帅,早就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精准的判断力,预料到如果采取正面强攻的战术,极有可能会遭遇敌军顽强不屈的抵抗,从而导致己方损失惨重。
因此,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巧妙地在暗中精心策划并部署了这一次出其不意的奇袭行动。
只见战场上,颜良和文丑两位猛将身先士卒,他们如同下山猛虎一般勇猛无比,锐不可当。手中挥舞着寒光闪闪的兵刃,所过之处敌人纷纷倒下。
眨眼之间,他们便率领着麾下的精锐部队迅速突破了城门处守军那看似坚固的防线。
伴随着沉重的城门缓缓开启,发出一阵令人心悸的“嘎吱”声,城内原本平静有序的景象瞬间被打破,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不堪的局面。
阎象在得知城门被攻破的紧急消息之后,心中不由得焦急万分,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坐立不安。
他深知局势已经变得十分危急,刻不容缓之下,匆忙调集了一部分兵力火速赶往城门处增援。
然而,此时此刻大局已定,王守仁所统领的大军趁此良机如潮水般汹涌而入,以排山倒海之势长驱直入,锐不可当。
尽管阎象拼尽全力奋勇抵抗,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与顽强的战斗意志,但无奈双方实力悬殊实在太大。
在这场异常惨烈而又惊心动魄的混战当中,他不幸身负多处重伤,鲜血染红了他的战袍。
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咬紧牙关坚持战斗,直至最后一刻因伤势过重而轰然倒地,壮烈牺牲在了那片浸满鲜血的土地之上。
这位忠肝义胆、英勇无畏的将领,用自己宝贵的生命诠释了何为对主公的赤胆忠心。
随着阎象的壮烈阵亡,丹阳城内的守军士气大挫,逐渐丧失了继续战斗下去的决心和勇气。
他们眼见败局已定,无力回天,纷纷选择放下手中的武器向王守仁的军队投降。
......
袁耀身先士卒,率领着数以万计的雄师劲旅,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浩浩荡荡地向着豫章郡挺进。
所经之处,旌旗猎猎作响,迎风招展;士兵们精神抖擞,士气如虹,仿佛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和勇气在体内涌动。
他们怀揣着雄心壮志,坚信此次出征定能在这片土地上建功立业、名垂青史。
然而,当袁耀的大军刚刚踏入豫章郡的地界时,所有人都像是被施了定身咒一般,突然僵在了原地。
原因无他,只因为就在前方不远的地方,一支规模极其庞大的军队宛如从天而降般出现在众人眼前。
这支军队严阵以待,气势磅礴,犹如一座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横亘在道路中央,挡住了袁耀大军前进的去路。
袁耀急忙勒住缰绳,定睛观瞧。
只见那支军队的最前列,一名男子身披华彩绚丽的龙袍,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此人身材魁梧高大,手中紧握着一柄巨大而威猛的开天神斧,斧刃寒光四射,令人胆寒。
再看其面容,眉宇间透着一股与生俱来的威严与霸气,让人不敢直视。
原来,这位正是大明帝国新近登基称帝的张符!此刻的张符威风凛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