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华兴传 > 第13章 新宅相聚1

第13章 新宅相聚1(1/2)

    从临兴总部往西,先是两路各四处住宅区,属于华兴专有,再往西,还有四处小区建成,用于安置在总部工作的归义民员工,及其家属。

    随着人员不断扩张,像这样的住宅区,包括其他附属设施,仍会继续向西向北扩展,以满足来往人员的居住需求。

    曹廷义外出奔忙,闻讯赶来的赵海波,便主动承担起照顾义兄家人的任务,并联络后勤人员,将之前预定的住房分配下去。

    正在忙乱之际,便见梁继盛、曹洪走入巷子,连忙上前打招呼,引领二人进入院中。

    楼上楼下转了一圈,曹洪对这处住宅颇为满意,虽然不像河畔村那种宽宅大院敞亮,但却胜在简单实用,对于小家来说,绝对够住了。

    据梁继盛介绍,他们设计的这种小区,房子本身优势不大,但若加上各种配套措施,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就拿吃饭来说吧,院子里的小灶主要用来烧水,或者偶尔做做饭,换换口味,真正用餐的地方,是位于小区中部的大食堂。

    舍不得花钱的,就去食堂搞一顿标准餐,花费十分低廉,若是想吃的好点,可以在食堂加餐,或者点菜,都能满足需求,再高级一点的话,就得走出小区,前往驿道旁的酒楼、餐馆解决了。

    还有就是房屋修缮、路面维护、小区安全,均有专人负责。

    就连小孩子,也会放到幼儿园、托育所统一照看,为大人们外出工作解除后顾之忧。......

    通过这种集体化的生活方式,将居住成本压到最低。

    林林种种说了许多,反而把曹洪的好奇心勾了上来。

    你们搞这种居住模式,到底图了个啥?把家事当生意做,成本是否过于高昂?......

    梁继盛笑了笑,说是在这里,男人、女人都能出去找活干,家里的事,自然要组织专人来做啦。

    至于成本嘛,肯定比你们自家管自家低得多。

    至于其中门道,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

    傍晚时分,沈拓、曹经文等人分别下班返回,来到院中看望曹洪。

    前一段时间,沈拓、梁衡等人的家属,已经在广州办的安排下,来到临兴团聚,算是正式定居下来。

    家属们在屋里聊天,曹洪便与几个小辈,坐在院中叙谈。

    据沈拓介绍,他家三人中,除一人跟着欧阳山在作坊那边做事之外,剩余二人俱在总部工作,其中他和曹经文进入发展部,跟着孟总学本事,身边族侄则在归义堂办事。

    白天见老掌柜与梁总聊的热烈,便没过去打招呼,加上手头事务众多,才赶在下班之后,再来看望。

    曹经文白天去了三亚市,也是忙到下午,才匆匆返回见面。

    此时在榆林港、三亚港做事的人们,估计得等到明后天,才能陆续赶来相聚。

    说到来这里的感受时,曹廷文表示就一个字,“忙”,实在是太忙了,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几乎没有空闲时间。

    还有一项,就是要学的东西太多,从华兴文字,到日常算术,还有各种做事习惯,足足用了大半年,他们才渐渐适应过来。......

    总之,跟着华兴人,绝对能学到真本事。

    见众人俱是一头短发,曹洪问他们初来时犹犹豫豫,此时为何做出改变?

    沈拓笑着表示,首长们要求剪发,真没啥弯弯绕,纯粹就是为了方便、卫生,没条件天天洗澡,把头脸弄得干净些,还是短发更加爽利。

    据孟总所言,当下要办的事务太多,工业部实在抽不出空来制造“锅炉”,否则,常常洗澡,也不是啥难事。

    至于锅炉是啥,沈拓也说不清楚,反正就是能很快烧出热水,供大家畅畅快快地洗澡,据说成本极其低廉。......

    话题转到新宅上来,曹洪之前没好意思刨根问底,这会儿闲下来,便向众人问询起来。

    曹经文住集体宿舍,对小区管理知之不详,倒是沈拓家小俱在,对华兴人的后勤管理,显然感受颇深。

    住在这里,第一份要交的,便是房租,价格虽然不高,但也绝不会免费。

    然后便是一种叫作“物业费”的项目,每月有人来收,用于整个小区的维护、管理。

    用首长们的话来说,就是众人集资,众人享受,想要方便,就得拿出真金白银来,购买相关服务。

    还有托儿费等其他杂项,林林种种算下来,靠他一个人的工资,日子虽然过的不错,但却很难攒下太多银钱。

    作为补充,沈拓媳妇从家务活里解脱出来,在小区内的幼儿园谋了一份看护的差事,一起挣钱养家。

    就华兴这种管理模式,男人、女人都闲不下来。......

    天色渐晚,曹洪忍不住问出最后一个问题。

    如此复杂的管理模式,加上各种“盘剥”,你等为何还会趋之若鹜,并无半分抱怨?

    曹经文率先作答,说是学本事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