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激战正酣之时,远处突然扬起一阵滚滚烟尘,一匹快马如离弦之箭般疾驰而来,马上的骑士一脸焦急,面色涨红,口中高声呼喊着:“报 ——” 马超此时正与一名曹军将领酣战,那将领武艺不俗,与马超斗得难解难分。听闻这急切的呼喊,马超浓眉瞬间紧锁,眼中闪过一丝警惕。他猛地大喝一声,手中银枪如蛟龙出海,直逼对手咽喉,那将领慌忙举刀抵挡,却被马超这凌厉的一击震得手臂发麻,连连后退数步。马超趁势拨转马头,向着传令兵疾驰而去,马蹄扬起的沙尘在身后弥漫开来。
“何事如此慌张?” 马超大声问道,声音中带着战场上的肃杀之气。传令兵喘着粗气,胸膛剧烈地起伏着,急忙禀报道:“将军,大事不好!曹操一军已在河西悄然下寨,看其架势,怕是要对我军形成合围之势。” 马超心中暗惊,他迅速环顾四周,只见己方军队虽仍在奋力拼杀,但已然陷入了前后受敌的困境,形势岌岌可危,仿佛一座即将倾塌的大厦。他深知此时必须保持冷静,慌乱只会让局势更加恶化。于是,他立刻转头对身旁亲随说道:“随我回营!” 言罢,一夹马腹,那骏马嘶鸣一声,风驰电掣般向着营帐方向奔去,亲随们也紧紧跟随其后,马蹄声在沙场上回荡。
马超与韩遂在营帐中相对而坐,营帐内的气氛凝重压抑,仿若有一块无形的巨石压在众人心头。韩遂部下诸将听闻曹军来势汹汹,且已在河西下寨形成合围之势,心中皆是惧怕不已,彼此之间纷纷交头接耳,议论声此起彼伏。其中一员偏将率先站出来,他神色惶恐,拱手对韩遂说道:“将军,曹军势大,如今我军腹背受敌,兵力悬殊,若不尽快求和,以解燃眉之急,恐怕不消多时,我军便会全军覆没啊!” 其他将领也纷纷附和,七嘴八舌地说道:“是啊,将军,先暂且求和,保住我军将士性命才是当务之急!” 韩遂眉头紧皱,犹如两座紧锁的山峰,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良久,才长叹一声,无奈道:“诸位所言不无道理,只是求和一事,事关我军生死存亡,更关乎我西凉军的声誉,容我再斟酌一番。” 说罢,他转头看向马超,目光中带着一丝期许,问道:“贤侄,你意下如何?” 马超面色冷峻,犹如寒冬的坚冰,眼中闪过一丝不甘,他紧咬着牙,说道:“叔父,我西凉军向来英勇无畏,岂会惧怕曹操那老贼!只是如今形势对我军极为不利,若贸然强攻,以我军现有的兵力,恐难取胜,徒增将士们的伤亡。” 韩遂点了点头,对马超的分析表示认同,随后又陷入了沉默。过了一会儿,他还是无奈地说道:“罢了罢了,就依诸位所言,先求和吧。” 于是,他命人取来纸笔,亲自书写求和书信,那字迹虽刚劲有力,但此刻却透露出一丝无奈与疲惫。写好后,他将书信交给一名亲信,郑重地说道:“务必将此信亲手交给曹操,不得有误。” 亲信领命,怀揣着书信,快马加鞭前往曹营下书求和。
曹操坐在营帐之中,手中把玩着那封求和书,双眼微微眯起,目光闪烁不定,若有所思。帐内众谋士见曹操这副模样,皆屏气敛息,大气都不敢出,生怕惊扰了曹操的思绪。这时,郭嘉轻咳一声,他身着一袭青衫,手持羽扇,缓缓上前说道:“丞相,西凉军求和,其中怕是有诈。马超、韩遂皆是勇猛且狡黠之人,断不会如此轻易言和,恐怕是缓兵之计。” 曹操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说道:“孤岂会不知,这马超、韩遂,绝非轻易能屈服之人。不过,孤自有应对之策。他们既然想求和,那孤便将计就计。” 稍作思索后,他果断下令:“传我命令,答应西凉军的求和请求,做出退兵之态,让他们放松警惕。同时,暗中加强戒备,密切关注西凉军的一举一动。” 众谋士虽心中疑惑,但深知曹操谋略过人,也不敢多问,纷纷领命而去。
次日清晨,金色的阳光洒在空旷的阵前,给大地披上了一层光辉。曹操骑着一匹高大威武的黑色骏马,威风凛凛地来到阵前,他身着华丽的铠甲,头戴金冠,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曹操昂首挺胸,高声唤道:“韩遂何在?可敢出阵与我一叙!” 声音洪亮,如洪钟般在战场上回荡。韩遂在营帐中听到呼喊,心中犹豫不定,他深知曹操诡计多端,此番邀约恐怕暗藏玄机,但又担心若不应战,会被曹操轻视,陷入两难之境。思索再三,他还是咬了咬牙,拍马出阵。两人在阵前碰面,曹操满脸笑意,那笑容看似亲和,实则深不可测,主动伸出手与韩遂握手,说道:“韩将军,许久不见,别来无恙啊!自京师一别,已有数年,孤时常怀念往昔与将军相处的时光。” 韩遂微微一愣,他没想到曹操竟如此热情,连忙回应道:“丞相安好,不知今日唤我前来,所为何事?” 曹操哈哈一笑,笑声爽朗,说道:“不过是想念故人,想与将军叙叙旧罢了。这战场上刀光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