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脸愁容地来到刘璋面前,刘璋正坐在主位上,悠闲地品着茶。张松上前,行了一礼,说道:“主公,曹操那边根本不愿相助。如今张鲁虎视眈眈,我们西川局势危急,依我看,只有派人前往荆州,请刘备来帮忙,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刘璋皱着眉头,放下茶杯,犹豫道:“刘备虽说与我同宗,可他会真心帮我们吗?万一他别有居心,那可如何是好?” 张松连忙说道:“主公放心,刘备素有仁义之名,又与主公同宗,定会念及亲情,前来相助的。他在荆州广施仁德,百姓安居乐业,若能来西川,定能带领我们抵御外敌,让西川繁荣昌盛。” 刘璋生性软弱,又觉得张松所言有理,再加上他对刘备同宗的身份抱有一丝幻想,便信了张松的话,当即决定派法正前往荆州。主簿黄权听闻此事,急忙赶来劝阻,他神色焦急,对刘璋说道:“主公,刘备素有大志,野心勃勃。此次若请他入川,恐怕是引狼入室啊。他若趁机夺取西川,我们将无立足之地。” 刘璋却不以为然,摆了摆手,说道:“黄主簿,你太多虑了,刘备与我同宗,岂会害我。他若有此心,天下人又会如何看他?此事就这么定了,法正即刻出发。”
法正来到荆州后,依照礼节献上刘璋的书信。刘备坐在主位上,身旁站着诸葛亮等人。他打开书信,匆匆浏览一番,脸上顿时露出欣喜之色,连忙说道:“来人啊,设宴款待法正先生。” 宴会之上,美酒佳肴摆满了一桌,众人推杯换盏,气氛热烈。酒过几巡,刘备见四下无人,便屏退左右侍从,神色凝重起来。法正见状,心领神会,他微微前倾,趁机说道:“刘皇叔,张松兄与我商议,愿助皇叔谋取西川,我亦愿为皇叔效犬马之劳。以皇叔之仁德,西川百姓必定拥护。” 刘备听后,先是谦逊地推辞道:“此事重大,备何德何能,怎敢轻易应允。西川乃一方宝地,备若贸然行事,恐遭天下人诟病。” 随后陷入了沉思,眉头紧锁,一时拿不定主意。
宴会结束后,诸葛亮亲自送法正到驿馆休息。回到府中,庞统赶忙进谏刘备,他快步走到刘备面前,急切地说道:“主公啊,做事应当机立断,犹豫不决可是愚人的行为。以主公的英明,为何如此迟疑呢?如今西川唾手可得,若错过此次机会,日后必定后悔。” 刘备长叹一声,缓缓说道:“士元啊,如今与我势如水火的是曹操。曹操行事急切,手段狠辣,我便以宽缓应对;曹操残暴不仁,屠戮百姓,我便广施仁义;曹操诡计多端,奸诈无比,我便坚守忠厚。只有事事与曹操相反,方能成就大事。若是为了眼前这一点小利,而失信于天下,我实在是于心不忍啊!” 庞统听后,微微一笑,上前一步,说道:“主公所言,自然合乎天理。可如今这乱世之中,用兵争强,怎能拘泥于一种方法呢?若一味遵循常理,恐怕寸步难行。今日若不夺取西川,日后必定会落入他人之手,到时候,主公再想图谋大业,谈何容易。还望主公深思熟虑啊!” 刘备听了,觉得庞统所言甚是在理,他在厅中来回踱步,思索良久,便找来诸葛亮一同商议。诸葛亮手摇羽扇,缓缓说道:“主公,荆州乃战略要地,是我们的根基所在,必须分兵把守,不可有丝毫懈怠。西川之事,亦不可轻易错过。此乃天赐良机,若能得西川,主公大业可成。” 于是,刘备决定留下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镇守荆州,自己则带着庞统、黄忠、魏延,率领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前往西川。大军出征那日,军旗飘扬,马蹄声阵阵,百姓们纷纷前来送行,高呼:“刘皇叔一路顺风,早日凯旋!”
刘璋得知刘备即将到来的消息,连忙下令所属州郡,务必一路供应钱粮,不得有误。同时,他自己亲自率领三万人马,前往涪城迎接刘备。法正见此机会难得,私下里劝刘备,在涪城相会之时,趁机杀了刘璋,然后顺势夺取西川。他神色激动,对刘备说道:“皇叔,此时动手,定能一举拿下西川,机会难得啊。刘璋身边守卫虽多,但我们出其不意,定能成功。” 庞统也在一旁极力劝说:“主公,此乃天赐良机,不可错过。一旦错过,再想夺取西川,不知要付出多少代价。” 然而,刘备却面露不忍之色,坚决不许,他眉头紧皱,说道:“我与刘璋同宗,若行此不义之事,何以面对天下人。我刘备一向以仁义为本,怎能做出这等背信弃义之事。”
刘璋出行之际,部下黄权、李恢等人纷纷赶来,苦苦劝谏。黄权跪在刘璋面前,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