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走向深蓝(幻想小说) > 回归海科院的日常生活(E)

回归海科院的日常生活(E)(2/3)

们一定要保质保量地完成好此次渤海冬季科考任务。大家都有信心吧?”

    “有!沈队长放心吧。”

    在场的六十八名科考队员整整干脆利落地大声响亮地回应着潜龙。

    潜龙舒心地笑了,说:

    “好!会议到此结束,大家都分头准备吧。”

    会议结束后,队员们迅速行动起来,投入到紧张有序的科考前的准备工作之中。实验室里,陈宏志和几名生物学家正在检查采样设备和实验仪器,确保所需要的器材一切正常运行。程强则带领着地质小组的几个人在仓库里清点着地质探测设备,并指挥操作着智能机器人搬运着沉重的采样工具。

    “这次的地质探测任务可能比较艰巨,渤海湾的海底地质结构复杂,我们可能会遇到坚硬的岩石层和表面冻结厚积的沉积物。”

    程强一边检查设备,一边对小组队员们说道,

    “大家一定要全面认真仔细地检查每一件设备仪器,不能有任何疏忽及遗漏的地方。”

    与此同时,负责海洋物理和化学参数测量的科考小组队员们也在井然有序地忙碌准备着。他们检查着各种传感器和监测设备,确保在海上能够准确地收集到各种数据。海洋气象小组则在研究近期的天气预报,为科考船的航行提供安全保障。…

    一月二十二号早上七点,冬旭煦煦,浅云凝空,寒风阵阵,阳光穿透云隙,洒下了明烁的光芒,瞬间洒脱地映彩着天地与大海之间,浮光万千丽影漾漾,海鸟啁啾纷飞,中国海洋科学研究院一号基地码上笼罩在一片冬晨灿彩的美景之中。

    渤海冬季海冰监测及海上综合科考队已经在基地一号港口集结着,准备登上“东方红六号”科考船。冬季的港口上,寒风凛冽,但冽冽寒意丝毫没有影响到科考队员们高涨激昂的科考热情,大家列队井然有序地登上了现代化的A1智能化“东方红六号”科考船。

    潜龙站在“东方红六号”科考船头的甲板上,他望着队员们开始忙碌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殷殷期待和深深的责任感。他深知,这次科考不仅仅只是一次冬季海上科学探索,更是对团队凝聚力和专业能力的又一次考验。

    “沈老师,一切准备就绪了,可以启航了吗?”

    李旭扬从船舱里跑过来,向潜龙汇报着。

    潜龙点了点头,然后,转身眺望着远方浩瀚无垠的大海,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的神情,说道:

    “可以了,我们出发吧!”

    老船长李钢身姿傲然地站立在驾驶舱室中的主舵手位置上,稳稳当当地操作着舵轮。

    “呜~~~~~~~~~~”

    随着一长声悠扬嘹亮的汽笛长鸣声响彻在港口四周,“东方红六号”科考船徐徐起锚启动航行了,雄伟巨大的船舶慢慢驶离了泊位区,沿着出港航道缓缓驶离了港口,向着渤海所在的偏东方海域深处进发。

    科考队员们站立在甲板上,望着逐渐远去的海岸线,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的期待和海上科学探索的勇气。

    很快,科考船航行来到了黄海海域,一路向着北方的渤海航行。

    渤海湾的冬季,海风凛冽,波涛汹涌。科考船在海浪中摇晃,队员们却毫不畏惧。他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科考工作。

    潜龙和李旭扬带领生物小组,在甲板上布下采样网,收集着海洋生物样本。程强和地质小组则操作着先进的量子声呐设备,探测海底地形。其他小组也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记录着各种数据。

    就在科考进行到第三天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打破了平静。海浪汹涌,科考船剧烈地左右摇晃着,队员们在甲板上艰难地维持平衡。潜龙站在驾驶舱里,目视前方,他面色凝重。

    “沈老师,风浪太大了,我们该怎么办?”

    李旭扬焦急地问道。

    潜龙沉思片刻,果断说道:

    “大家不要慌,我们先暂停采样作业,确保船只安全。气象小组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随时向我汇报。”

    队员们迅速行动,将设备固定好,回到船舱内。暴风雨持续了一整天,直到夜幕降临,风浪才渐渐平息。

    “这次的暴风雨只是一个小插曲,我们的任务才刚刚开始。”

    潜龙在船舱内对队员们说道,

    “大家要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准备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队员们点头回应,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经过几天的艰难航行,科考队终于抵达了预定的科考区域。队员们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潜龙和李旭扬在甲板上忙碌着,他们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生物样本,这些生物的形态与他们之前研究的北极生物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沈老师,你看看这个生物样本。”

    李旭扬兴奋地拿着一个装有一种生物样本的试管递给了潜龙。

    潜龙接过试管,认认真真仔细观察了一下后,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这种生物通常只生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