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大明第一公 > 第74章 魄力(1)

第74章 魄力(1)(1/2)

    在徐州短暂的停留之后,朱标李景隆一行,舍车乘船,沿运河北上,下一站河南郑州。

    按理说这路线是有点不对的,真要是想直奔西安,一开始从京师中出来,就该直奔隶属于直隶的庐州府,也就是后来的合肥,然后再北上。

    可标哥非要兜个圈儿,费二遍事,用标哥自己的话来说,这条路他没走过。

    但以李景隆对他标哥的理解,标哥这人,看似好像忽然间想起什么,看似说说笑笑很是随意,其实他没有半句话不是深思熟虑出来的,做任何事都是事先谋划好的,更是颇有深意的。

    你要真以为他随和,那就大错特错了。

    真以为很多事他无心,那就等着以后让他给卖了吧!

    ~

    从徐州北上的运河,跟徐州南下的运河截然不同。

    因为北上河南,走的却是黄河。

    历朝历代黄河皆有改道之事,所以黄河水系的运河段,远比其他水系的运河段,更加的凶险难行。

    且如今已快九月,一旦秋季暴雨来临,船只难免有倾覆之危险。以朱标太子万尊之躯,如此涉险实在有些不智。

    但还是那句话,标哥选择的路线大有深意。

    他选择的是隋唐大运河的路线,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贯通六省五千多里,京杭水道连接了内陆地区的五大水系,又有浙东运河,直接通海。

    所以从登上船只的那一刻起,李景隆就在脑中疯狂的搜寻着,黄河水系沿岸城市的民生经济之事。

    作为一名合格的下属,光是揣摩上意是远远不够的。

    要想领导永远离不开你,不但要揣摩明白,而且还要解答清楚。

    ~

    水面波光粼粼,传闻中脾气暴躁的黄河之水,此时却颇为温顺。

    朱标坐在船头,一顶遮阳伞下,折扇轻摇,眯着眼打量着沿岸的景色。

    “二丫头!”

    听见朱标轻唤,正在船头看着假模假式盯着鱼竿的李景隆赶紧回头,“臣在呢!您有什么吩咐?”

    说着,坐在朱标身边,“想着钓几条黄河大鲤鱼,晚上给您尝尝鲜,可臣这手太臭。都大半天了,莫说黄河大鲤鱼,小鲤鱼也没半条!”

    “哈哈哈!”

    朱标大笑,“你见过谁在船上钓鱼的!”说着,折扇合上,对着沿岸,“知道为啥要敬祖吗?”

    李景隆真是忽然一懵,他怎么都没想到朱标竟突然问了这么个问题。

    “敬祖不是应该的吗?”李景隆笑道,“没有祖宗哪有后人,祭祀之事,上至宗庙下至小民.....”

    啪!

    却是朱标的折扇,在李景隆脑瓜上敲了一下。

    “敬祖!”

    朱标说着,站起身,郑重道,“是因为老祖宗厉害呀!”

    说着,他一指运河,“开凿出这大运河,五水联合....养活了沿途六省无数军民。民间谚语有水就有财,沿途多少古城因为这运河千年不衰?”

    “老祖宗的魄力....后人难及万一。”

    朱标又背着手,眺望远处,“当时之暴政恶政,惠及后世子孙.....”

    闻言,李景隆心中直接暗道,“完,我又给自己找了个活...不是,又有一口锅,扣我脑袋上了!”

    他才不会天真的以为,标哥真是在那感叹祖先的伟大智慧呢。

    标哥口中之言,表露出一个最主要的信息,魄力!

    什么是魄力,别人不敢我敢,那是魄力。

    也更加证实了他李景隆心中对于朱标选择这条路线的猜测,他是在走运河,但他考虑的是运河也不是运河。

    首先是开海之后,对运河的损害。

    其次是辩证的看,开海之后对运河的好处。

    最后是这条运河,是继续维护,还是干脆重新修一条,比这条更为安全的,连接南北的内陆运河。

    这种种信息在李景隆脑中形成一幅硕大的地图,在没有铁路的时代,内陆之间的联系最快的就是运河。

    标哥所想的运河,它的尽头肯定不是洛阳,一定是北平。

    那么支撑北平乃至辽东边镇的山东河南等地的资源,就一定要通过运河。

    “您说的没错!”

    所谓闻歌知雅意,李景隆顺着朱标的话头往下继续道,“可是黄河可不是死水,臣读古籍史质从中发现,黄河经常改道,所以今日隋唐大运河的路线,其实中间有许多地方已经变了...”

    “而且!”

    说到此处,李景隆顿了顿,笑道,“今日我大明对于运河之需,与隋唐时也大为不同!”

    朱标微微俯身,拿起果盘之中一枚樱桃放入口中,“继续说!”

    “隋唐运河,乃是天下精华入京.....”

    李景隆不假思索,“而我大明之运河,乃是为了拱卫边陲,连接南北商贸,惠及沿岸百姓。总之,我朝的运河,乃是军用商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