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奋斗在洪武元年 > 第608章 造反?咱朱重八才是专业的!

第608章 造反?咱朱重八才是专业的!(1/2)

    老夫就知道,他杨癫疯终究还是没有放过御史台。

    刘伯温像是认命一般,自嘲的笑了笑,随后便翻看起了“谨奏为御史台改制”的奏本。

    嗯?

    御史台也要进行拆分?

    在朱皇帝设计的体系当中,御史台的职责是监察百官,弹劾不法,谏诤皇帝。

    而提刑按察使司的职责则是司法监察,审理案件,监督地方官。

    在归属方面,提刑按察使司归御史台管辖,实际上却是接受御史台和皇帝的双重管辖。

    真要是按照他杨癫疯写的奏本进行改制,那御史台以后就得跟锦衣卫一样拆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还是继续负责原来的业务,也就是监察百官,弹劾不法,谏诤皇帝。

    而提刑按察使司则是直接变成和御史台平级的衙门,无论是名义上还是实际上都不再受御史台的管辖,顺带着还得判案权从地方官手中拿走。

    也就是说,地方官负责审,而由提刑按察使司改制而来的各级都督察院则负责判,原本的御史台依旧负责监督。

    反复将“奏请为御史台改制”的奏本看了几遍,刘伯温才抬起头来,试探着问道:“殿下,可还有别的奏本?”

    朱标笑了笑,摇头道:“没了。”

    确定没了?

    瞧着朱标脸上的神色不似作伪,刘伯温差点儿激动的哭出声来。

    老夫真该死啊!

    驸马爷一心替老夫考虑,替老夫减轻负担,老夫竟然还在心里骂他是杨癫疯?

    御史台拆分?

    还有比这更好的事儿吗?

    没有!

    把提刑按察使司甩出去,对于御史台而言就是摆脱了一个巨大的负担!

    毕竟原本的提刑按察使司只是名义上归属御史台,实际上却只有一小部分业务归御史台管辖,大部分时候还是直接向皇帝负责。

    也就是说,御史台原来就相当于一个背黑锅的。

    提刑按察使司做的好了是皇帝精英,领导有方。

    做的差了就是御史台的问题。

    而等到拆分之后,都察院变成和御史台平级的衙门,无论是名义上还是实际上都不再和御史台有所关连,好坏都是由都察院自己扛着。

    刘伯温望向朱标,哽咽着说道:“臣……以前是臣误会驸马爷了,驸马爷的这份奏本,臣觉得很好,真的很好。”

    李善长扭头瞥了刘伯温一眼。

    啧啧。

    刘青田这老匹夫精明了一辈子,到头来却成了个傻子?

    竟然到现在还没想明白是怎么回事儿!

    李善长满怀怜悯的提醒了一句:“青田兄,都察院要直接拿走提刑按察使司以及御史台设在各府的下级衙门,御史台还得重新搭架子。”

    刘伯温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了,扭头看向李善长的目光中写满了难以置信四个字。

    御史台好不容易给都察院搭好的府级御史台衙门,就这么被人给拿走了?

    李善长微微叹息一声,说道:“既然要从地方官的手中拿走判案权,都察院自然不可能再慢慢搭架子。”

    “毕竟民间那么多的案子要判,可谓是一天也拖不得。”

    “拿走提刑按察使司,就是最快的解决办法。”

    然后,老夫还得再重新搭一套各级御史台衙门的架子出来?

    畜牲!

    这个活畜牲!

    亏得老夫刚刚还在心里觉得骂错了他。

    现在想想,老夫半夜都得起来给自己一耳光!

    正当刘伯温在心里破口大骂时,朱标又掏出来一封书信,让人递到了刘伯温手中。

    “这是我爹让人送来的书信。”

    朱标讪笑一声,说道:“大概就跟韩国公说的差不多,提刑按察使司改制为都察院,从御史台拆分出去,地方官员以后也只负责审而不再负责判。”

    刘伯温终于彻底绝望了。

    这还真应了那句老话: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姓杨的不干人事儿,他那个赘婿老丈人也不是什么好鸟儿!

    秦汉时期把赘婿列为罪犯的做法,不是没有道理的!

    还有眼前这位太子殿下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前段时间那场税吏案,就是在他的强烈建议之下,将诛九族改为了夷三族。

    偏偏还有许多蠢蛋夸赞太子殿下仁慈!

    呵~

    正当刘伯温在心里破口大骂时,李善长又直接往刘伯温的心窝子上捅了一刀:“青田兄,咱们大明有许多事情都是在摸索着办,说不定哪天又要改制,慢慢习惯了就好。”

    嗯,老夫就已经习惯了。

    不就是改制嘛。

    改呗。

    回头中书省改制,老夫还能趁机多弄几个副手。

    ……

    从京城到宁阳县的一路上,朱皇帝都在骂骂咧咧的表达不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