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耸的旗杆上,大明的旗帜静静垂着,顶端的矛头在微光中闪烁着冷光……
随着一声尖锐的号角划破长空,薄雾被瞬间撕开。
操场上,士兵们迅速而动,整齐排列,脚步声震得地面微微发颤。
他们身着的铠甲在熹微的晨光下泛着青冷的光,甲片相互摩擦,发出细微声响。
“咚!咚!咚!”战鼓擂响,鼓点急促有力,如同重锤敲在人心上。
士兵们齐声呐喊,声浪滚滚,似要冲破云霄。
长枪兵将手中长枪竖起,枪尖如林,寒光闪烁。
刀盾兵则将盾牌紧紧相靠,组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刀刃在盾牌缝隙中隐现……
三排火枪兵,燧发枪上药,射击,井然有序……
此时,戚继光站在点将台上,在他身后站着李如松为首的一众将领。
戚继光个的披风在风中猎猎作响……
正在三军操练的时候,一个亲兵骑着快马进了操练场中,而后翻身下马,小跑着到了点将台处:“将军,京师有传旨的天使到了总兵府。”
戚继光听到亲兵的话后,他迅速动身,安置好了军营的事情后,便带着李如松等数名将领返返回了总兵府。
李如松不管是在万历七年的辽东战役中,还是在过去不到一个月的蒙古之战,都是立下了赫赫战功。
现在宣纸的天使到了,无论如何,都要让他跟着。。
操练场外,马匹早已备好,一行人翻身上马,马蹄声急促,向着总兵府疾驰而去。
此时,太阳已经渐渐升高,薄雾消散,道路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不多时,总兵府便映入眼帘。
门前,两尊威严的石狮怒目而视。
戚继光等人翻身下马,快步走进府中。
府内的庭院宽阔而整洁,青砖铺地,一尘不染。
众人来到正厅前,便看到一位身着蟒袍的中年太监正站在厅中,身后跟着几个小太监。
戚继光远远瞧上一眼便认出,此人正是皇帝陛下的亲侍、司礼监秉笔太监兼监管东厂的陈矩。
陈矩面色平和,眼神中却透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戚继光带着李如松等人快步上前,而陈矩也往外迎了几步。
“戚将军,京师一别,许久不见,您依然风采依旧啊……”
“公公,久未谋面,念之甚切……”
两人客气一番后,陈矩又看向了戚继光身后的李如松。
“这位便是宁远侯的儿子李如松,李将军吧……”
李如松听到陈矩的话后,赶忙拱手应道:“在下正是李如松,见过陈公公。”
“嗯,真是将门虎子,仪表堂堂啊,陛下这些时日在看完辽东,蓟镇的奏报后,可是一直都把你挂在嘴边啊……”
李如松一身戎装,身形挺拔,肩宽腰窄独有的飒爽之气,面庞轮廓刚硬分明,线条利落似斧劈刀削,剑眉斜飞入鬓,英气勃勃,眉下双眸深邃而锐利……
可陈矩说李如松将门虎子,仪表堂堂也不是客套的话……
李如松长得并不出众,最起码很多怀春的少女在不知道他身份的前提下,是不可能完全被的长相折服得,但陈矩不是少女,他对于仪表堂堂,有自己的评判标准。
李如松听着陈矩的话后,心里面还是有些兴奋的,皇帝经常提起自己啊,这是多大的殊荣啊。
他可跟自己的老爹不一样……要是李成梁知道,皇帝陛下天天把他挂在嘴上,只怕心里面就已经七上八下了。
而此时的李如松可是一腔热血,对于朝廷的忠心是能够经受住考验的,他也想着早些建功立业,达到他父亲没有达到的高度。
在另外一个时空中,李如松虽然是军二代,却不娇惯孱弱,他继承了父辈的军事才能,打仗有勇有谋,冲锋在前,身先士卒, 作为将领他是合格的。
春来杀气心犹壮,此去妖氛骨已寒……用他自己的诗文来形容他,非常符合。
李如松听完陈矩的话,整个人都懵在原地,一时不知该如何回应,只能咧着嘴角呵呵“傻笑”……笑容是真诚的,可这个时候,不回话多少都有些不礼貌了。
陈矩瞧着这傻笑不语的李如松,不禁微微一愣,而后,转念一想,武将吗,言语客套之间,临城应变的能力当然比不上文官了。
随后,陈矩神色一正,朗声道:“陛下有旨意!”
戚继光闻言,立刻率领身后一众将领“唰”地跪地,整齐划一,动作间甲叶碰撞,发出清脆声响。
陈矩从身后小太监手中接过明黄色的圣旨,缓缓展开,声音陡然拔高,在庭院中回荡开来:
“朕闻蓟镇总兵戚继光,忠勇可嘉,守土尽责,镇戍边疆,屡立奇功,麾下副总兵李如松,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