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 第611章 再聚京师

第611章 再聚京师(2/3)

为丈夫上药,每一下动作都轻柔无比,像是生怕弄疼了他。

    两个儿子,大的不过七岁,小的也才三岁,此时都坐在门框上,眼神中满是担忧,看着母亲为父亲上药。

    林氏的手微微颤抖着,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终是忍不住落了下来:“夫君,你为何如此执拗……”

    “满朝文武都缄口不言,你又何必出头去弹劾国公爷……如今可好,不仅要被流放到宁夏,还要受这皮肉之苦,你这身子骨,如何经得起这般折腾……”

    “若是你有个三长两短,我和孩子,还有家中老母,可该如何是好?”

    “满朝文武皆不言,我若不言,谁还能言之……”

    这朝堂之上,若人人都为了明哲保身而沉默,我大明社稷又将置于何地?”

    林氏抽泣着说:“那海都御史呢?他为何也不言语?他官当得那么大,难道就不能站出来说句公道话吗?”

    谭中之轻轻叹了口气,龇牙咧嘴地缓了缓才道:“海都御史,自有他的难处,当官当大了,总会身不由己的……”

    谭中之,云南人士,万历五年进士。

    在大明,云南高中进士的学子,含金量可不是一般的高。

    在另外一个时空中,在大明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中,整个云南籍进士约一百五十人,平均每科(三年一科)不足两人。

    洪武至永乐年间,云南进士人数极少,甚至长期空缺。

    嘉靖之后略有增长,但仍远低于其他省份。

    南直隶四千进士。

    浙江三千进士。

    江西两千五百人,以吉安府、抚州府为多,曾有“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之说……

    ………………

    即便是北方,山东也两千,河南种地的都有一千……

    就在夫妻二人交谈之际,一阵急促的敲门声骤然响起。

    大儿子吓得一哆嗦,随即从门框上跳下来,慌慌张张地跑去开门。

    打开院门,只见门口站着一群壮汉,为首的身着锦衣卫的飞鱼服,绣春刀在腰间泛着寒光……

    “你找谁?”孩子怯生生地问道。

    “我找你爹。”那为首的声音低沉。

    孩子赶忙跑回屋内,喊道:“爹,爹,有人找你!”

    不多时,谭中之在妻子林氏的搀扶下,忍着伤痛走了出来。

    门口站着十来个锦衣卫,领头的正是锦衣卫指挥同知沈霄。

    沈霄看着谭中之,脸上似笑非笑:“谭大人,有旨意……”

    听到沈霄的话后,谭中之带着自己的妻子跪下身去。

    而沈霄开口道:“对非对,错非错,阴非阴,阳非阳,世间万象,岂有绝对……”

    “汝之所见,汝之所断,在汝以为错者,于朕观之,未必是错……”

    “反之,朕眼中之对,于你心中,亦或是错……”

    “视角有别,格局各异使然……”

    “今你朝堂之言,朕非但不罪,反官升三级……盖因你尽忠职守,敢言他人所不敢言,所作所为,乃诸多朝臣未能为之事……”

    “汝之行事,颇有朕师海瑞之风,朕甚慰之……”

    “待至宁夏都司,汝可寻麻贵……与之会合,共同为朝廷效力……”

    “朕盼与卿再聚京师……”

    虽然被皇帝打了,但此时的谭中之听着沈霄的口述,没有怨恨,只有感动,他是六品小官,在京师这块地方,自己受廷仗,回到家死了,都不会掀起一点风浪的,可皇帝陛下还记着自己,差人过来给自己轮道……

    这……

    这是谭中之不敢想象的事情。

    对不是对,错不是错,年轻的谭中之体会不到其中深意,可总觉得有些道理……

    ………………

    万历八年六月八日,英国公,成国公两位国公前往永陵代皇帝陛下祭告世宗皇帝,俺答已灭。

    也就是在两日后,到了六月十日。

    李成梁,戚继光两人在驿站收到了皇帝的旨意。

    戚继光受旨得封左军都督府左都督,李成梁受旨得封中军都督府左都督。

    而原本这两个职务,是英国公,成国公二人的,他们也调整到了右军都督府,后军都督府左都督的职务上。

    虽然品级不变,但实际权力已经有了天差地别。

    当然,李成梁的中军都督府左都督与戚继光的也是有着很大的差别。

    五军都督府是大明朝军事体系的中枢架构,由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督府构成 ,权力贯穿军事各个方面。

    五军都督府源于太祖高皇帝在元末战争时期设立的大都督府。

    战争慢慢结束,大明朝的统治区域越发扩大,最后一统天下,洪武十三年,太祖高皇帝为分散军权、强化皇权,将大都督府一分为五,正式设立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相互制约,共同掌管大明朝的军事事务。

    原则上来说,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