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错位时空:与古人分享日常 > 第198章 人类女权高光时刻 一

第198章 人类女权高光时刻 一(1/2)

    第198章 人类女权高光时刻 一

    在科室里,通过护士们的聊天陈勇才发现,往年那些网购平台喜欢用的“女神节”字样今年全变了,以前在网络上能吵几百楼的“妇女”二字不好很老土的,强逼着大家要用女神字样的这一类情况也不见了,风口转变的那是相当的快。准确来说不是风口变了,而是某些境外群体消失了。

    当"解放"的话语权被部分群体垄断,当个体的选择被裹挟进非此即彼的意识形态审判,一个吊诡的现象正在发生:某些极端主张反而构建起新的压迫体系——女性若不愿遵从特定群体制定的"正确活法",就可能遭遇"开除女籍"的精神暴力。这种异化现象提醒我们,真正的性别解放应当扞卫每位女性自主选择人生的权利,而非用新教条取代旧桎梏。

    在探寻女性权益保障的实践路径时,20世纪的苏维埃联盟留下了不可忽视的历史坐标。这个曾将"男女平等"写入宪法首条的国家,不仅在法律层面彻底重构性别秩序,更是借助工业化建设与实践开创了妇女参与社会生产的革命性模式。而其一路走来的经验与教训,更值得我们学习和警戒。

    天幕下,人们静静的听着陈勇对这个小变化的看法,随后陈勇找到了一些资料,播放给人们看。

    【1963年6月16日,在苏穗宗的亲自指导下,毛熊在航天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把东方6号载人航天器送上了太空,作为一个在太空领域上的超级大国。按理说呀,这种程度的发射让兵部的那些人处理就可以了,犯不着苏穗宗亲自操心。不过这次送上天的人呢并不是什么普通的市民,而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女宇航员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

    “苏....穗宗?这是什么庙号”,朱棣疑惑的看着这个奇奇怪怪的庙号。

    下面的人听了,赶忙翻了翻之前的记录,没有记载,那从时间上来看,应该是种玉米的那个赫鲁晓夫了。

    众人一合计,有道理,这个穗应该就是代指玉米。

    徐皇后:“把一位女子送上太空!”。徐皇后想到了她有着女诸生的美誉,却无法在那种压迫的社会时期让制度认可这种身份,而毛熊却让整个社会协同一致,成功的把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送上太空,其背后的政治意义是巨大的,这代表着一个社会的制度和群众思想的彻底改变。

    【当航天器升入太空的时候,瓦莲京娜的声音穿过了浩瀚的星河,通过无线电传进了苏穗宗的耳中,这位工人的女儿兴奋地说道,我看到了地平线,那是带着深色条纹的天蓝色,地球是多么美啊,这一切是很顺利的。在太空当中,瓦莲金娜一共呆了三天,她的飞行时长比她之前所有美国宇航员的总和还要多。】

    【这段经历虽然是瓦莲京娜的一小步,却是世界人类女性的一大步,在世界的女权史上,这一事件的意义和三八妇女节、同工同酬,男女平等这一系列高尚的词汇联系在一起,昭示着苏联这个人类女权的高光时刻。】

    【然而就在瓦莲京娜飞上太空前的不到半个世纪,她的祖国还是欧洲最愚昧,最落后,对女性压迫最严重的几个国家之一。然而就和所有的阶级社会一样,那些正三色旗的老罗曼诺夫家的公主小姐们永远能享受着无尽的财富与沸腾的热情,她们每天转战于各类的宫廷舞会和贵族沙龙,一辈子做过最大的努力,无外乎就是违背父母的旨意跟某个英俊帅气的年轻公子哥演出一段死去活来的爱情故事。】

    【因此那些躺在宫殿和别墅里的她们从来不会想到,那些蜷缩在茅草屋里甚至是无家可归的普通女性,每天是在何等残酷的痛苦与黑暗当中苦苦挣扎,而这一切只为了一块掺杂着木屑的黑面包。】

    天幕下,蜷缩在茅草屋里甚至是无家可归的人们苦笑道:“不止女性,大家都一样”。

    “只是女人更惨,唉”。

    【在整个帝俄时代,农村妇女一直都是最苦难最贫穷的收入群体,但是她们并不是这最惨的,因为沙俄的领土除了东欧之外,还包括了广大信仰伊斯兰教的地区。】

    【在俄罗斯已经废除农奴制的情况下,中亚地区依然保持着童婚和人口贩卖的传统。当地的妇女从小就被当作财产卖给男性做妻子,而且但凡出门都必须戴着把脸完全遮住的黑面纱。丈夫甚至有权杀死不戴面纱的妻子。在沙皇俄国的土地上,诸如此类压迫女性的行为已经存在了好几百年。直到1917年,红色十月的炮火把这个资本主义链条上关键的一环,给砸得彻底粉碎。】

    【1919年,在抵抗十四国干涉军围殴的情况下,毛熊还抽空颁布了一部家庭法。根据这部法律,俄罗斯女性结婚时可以自由的选择是否随夫姓,如果过不下去了也可以自由的离婚,她们可以享受和男性平等的薪酬和假期,可以享受之前连想都不敢想的受教育权、医疗保险和八周的带薪产假。对于处于被压迫阶级的女性来说,这是新的国家该有的样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