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错位时空:与古人分享日常 > 第208章 血战湘江--渡口 四

第208章 血战湘江--渡口 四(1/2)

    【在李德看过杨子任先生的策略并说了几句不痛不痒的话之后,电影画面来到了二纵。也来到了全剧最为感人的一幕。】

    【战士们在巷子里行军,两边的爷爷奶奶纷纷拿出来自己的食物,招呼这些孩子们恰东西,喝点水。】

    【面对这些乡亲们,每个战士路过的时候仍然坚守着纪律,不拿群众一点东西。随之队伍经过,其中一位老人好像看到了熟人,赶忙将房梁下的一串辣椒摘下来递了上去。】

    【面对乡亲们的好意,只好让营以上的干部,每人拿一块银元,把乡亲们手里的东西换下一些。】

    天幕下。

    明朝,永乐年间,朱棣指着天幕上的画面说道:“你们看,老百姓递东西上去,所有战士都捂着口袋,所有人都不愿意白拿”。

    朱高煦心情复杂的看着这一幕:“给了钱还只挑小的拿,军民同心啊”。

    杨士奇双眼微微泛红:“这是我老家啊,这就是我奶奶的口音”,听着那位送辣椒的老奶奶说的那句:我孙子也是在队伍里。这句乡音直接戳中了这位内阁首辅的心,自己也是出身普通农家,他深知这些人的日子,苦啊。

    “看的真难受,真憋屈啊,原本不至于走到这一步的”。

    【得到命令的战士立刻将手中的银元给了乡亲们,然后挑个小的、差的拿走。林大哥也将几年的积蓄全无偿给了乡亲们。面对逐渐远去的队伍,一老爷子说道,快赶路吧,我们等你回来过大年。】

    【画面来到三十四师,他们正在赶往枫树脚的途中。此前刚经历大战,现在又长途奔袭,师长不断鼓舞着战士们,今天晚上忍一忍,十八团是精英团,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再派他们去支援的。】

    【话音未落,一个干部说道,为十八团的兄弟没话讲,为李德几人,现在就回老家。这个干部认为,这些客家兄弟可都是冲着先生才来参军的,不替他们说两句,会憋死他们的。而师长听到这番解释,只是说道,下不为例。】

    “二纵这边上下一心,命令执行的坚决又彻底,有军心亦有民心,而李德已经完全失去军心了。”

    “这场战斗结束,李德就该滚下去了,李德李德,就是离德啊,这队伍还没有散那全仰望先生几人”。

    【与此同时,二纵。杨子任先生每每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士,就忍不住落泪。然而他没有太多时间悲伤了,估摸着休息时间够了,他起身披衣,在他旁边的同志看他起来了也立刻跟着起身,一个,两个,三个,整个队伍都立刻扛起那些辎重紧跟在他身后。赶路的时候,他同林大哥聊了起来。

    【缝纫组的同志真是辛苦,白天赶路,晚上又要给战士们缝缝补补,做了一路军装,从古田做到瑞金,从几千人做到了几万人。林大哥也接了一句,领章从有黑边做到没黑边,还是没黑边的好,神气。】

    “这是逐渐从国际运动,转向更具体的本土实践啊”。朱棣的内阁首辅们在那分析意识形态的改变,而另一边的武将更多关注的是二纵队出发时的景象。

    “看,他一动身,连命令都不用下,其他人就全跟着了”。

    “一句怨言都没有,全都默默的跟着。领袖的魅力啊,这才是真正的领袖,应该跟着谁大家一清二楚”。

    【另一边,三十四师终于来到了枫树脚,如先前预测的一样,十八团全员壮烈牺牲,这时候进去的三十四师再去支援,那就是送死。而陈师长为了完成阻击任务,只能命令,团长战死团参谋顶上,团参谋战死,一二三营营长按顺序顶上,营长战死,一二三连连长按顺序顶上....。】

    【战场画面来到一军团二师四团的阵地---界首。也就是此前抓到何键逃兵的阵地,那个逃兵名叫虎娃,此时真的在拼命和敌人作战。】

    天幕下,人们看着虎娃从"同胞相残"到"携手御敌"的转变,以及当他在战壕里喊出"一起去打小鬼子"的时候。

    有学者所感悟的写到,战士们递上的不是枪弹,而是一盏破除蒙昧的明灯。这种超越阵营的觉醒,远比枪炮更锋利,它刺穿了反动统治的谎言铁幕,在血色土壤里种下了救亡图存的火种。

    【此时,一军团军团长和政委联合署名直接给总部发了一份电报,要求大部队无论如何要在30日晚上渡过湘江。这份电报说明,后卫部队已经没有把握在30日之后继续阻击敌军,如果再拖延将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战场上,战士们正拼命阻击,而二纵那边也不好过,他们带着沉重的辎重根本走不快,甚至在被敌轰炸机发现后难以散开进行躲避。面对敌人的轰炸,一位名叫钟顺的重伤员为了不拖累部队,毅然选择滚下担架坠下山崖自尽。】

    【伤员的自尽让先生意识到需要和跟博古摊牌了。为了拯救更多的战士,他决定孤注一掷。这除了勇气,更需要洞悉人心的高超智慧。一见面,他先将博古从李德身边拉开,两人私底下谈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