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僧一人,行走在那条已经改变,但是在藏人心中却重来不变的道路上。
王宁透着阳光看到了一座城,那城近在咫尺,便是净土,那城便是藏地之人的圣地。
那城名拉萨,那宫名布达拉宫。
这城,这宫,便是那些虔诚的朝圣者的最终目的。
王宁看着那悬在天上的宫殿,就像所有的谜团悬挂在他的心头一样,这座宫殿到底存在着什么神奇的东西,能够让那些人如此的信仰,一代又一代,不停的做着同样的事,信仰唯一不变的佛。
在汉地,你永远不可能找到千万年不变如一的信仰,世界各地的信仰只要来到汉地,都能被接受,汉人自语是他们的接纳,包容,兼容性很强,但是为何不说他们善变。不忠诚,喜新厌旧。
王宁随着老僧走进城内,路上行人很多,有僧人,有旅客,有藏民,今天的天气很差,但是这些人,无论是游人还是藏人,又或是僧者,他们都没有因为天气的原因去膜拜那座圣城。
入了城,王宁看到无数的人,僧,前赴后继的朝着他们涌来,没有人号召,也没有人推挤,他们只是来到老僧一丈之外,匍匐跪地,僧人行佛礼,藏民们行五体投地的大礼,整个长长的通往圣城的道路,被无数涌来的人占据着,这等壮观的景象就像是膜拜天神一样。
如此,王宁便能够想象的到,老僧的地位在这里,甚至在藏人的心目中是多么的神圣,于此,他觉得自己之前对他的态度有些恶劣。
老僧对于朝拜,没有多看一眼,只是转着经轮,领着王宁朝着那座圣城前行,他的目的是要王宁看清楚这片土地的每一寸,看到这片土地上的世界。
王宁一路走来,看到了许多,看到了他以往不能看到的,在境界上,他知晓了自己的命,也知晓了万物的命,若是他能知天命,那么他便是神人,这种境界的变化,提升,确实就如莲生大师说的哪样,对身体实力上,没有任何的提升,只是一种心境的变化。
但是这种能够看透世间本质的心境变化,却是极为有诱惑力的,王宁一直在压制着那种诱惑,他恐惧另一个世界的无知,渴望探索另一个世界的奇妙,同时他也舍不得这个世界的俗念,这便是障。
玄门四障,药,悟,劫,离。王宁不能离。种种。
王宁跟随着老僧,走过人群,对于那些朝拜的人,不看一眼,他们有自己虔诚信仰的心,自己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世界,他们不能走进自己的世界,自己也不会去引渡他们,所以不需要多看一眼。
老僧领着王宁走进那白色的宫殿前,然后收起手中的经轮,低下佛首,双手合十,开始念经。
王宁看着那宫殿有些复杂的情绪。
那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经幡,交相映辉,红、白、黄三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人古建筑迷人的特色。
老僧念完了经,便继续前行。他已经在这座城里,陪着上一代的活佛生活了半个多世纪,所以对于这座城堡他已经当做家一样熟悉,但是每次外出回来,他还是要对着这座城,这座宫鞠躬念经,表示自己的诚意。
在藏人,甚至佛院看来,阿拉法旺上师都是至高无上的人物,是最接近活佛的人物,是要众生见到之后必须顶礼膜拜的人物,但是在他自己心中他只是一个佛人,信仰佛,他也有如同没个藏人一样虔诚的心,这种信仰没有经过刻意培养,当他从母胎里开始,他便烙印上这片土地上信仰的烙印。
这片烙印是佛选的普渡世人的标记,称为梵万轮回标记,于是他出家,入佛院,学习佛经,伴随活佛身后,然后得道佛的道济,他一生到现在已经很长时间了,他没有出过净土,他每日所做的就犹如藏地每一个信仰佛人所做的哪样,只是虔诚的念经,然后一心的信仰。
王宁遇到很多有故事的佛,九莲妖僧,莲生大师,济惠大禅师,赤脚行僧,这些佛人无不是得道的大佛,他们的故事无不是波澜起伏,惊险万千,甚至是影响世人,但是王宁从来都不能想到,眼前的这名得道老僧一生到现在所做的事情而汇聚成的故事,始终如一,平淡如常。
这名大师,始终如一的在做着同一件事情,也许他这一生遇到了自己才是最惊险与波澜的故事了吧。
老僧用生命叙写的故事很平淡,就像水一样,波澜不惊,但是很有味道。
老僧领着王宁行走在进入宫殿的墙基下,墙基宽而坚固,墙基下面有四通八达的地道和通风口。屋内有柱、斗拱、雀替、梁、椽木等,组成撑架。铺地和盖屋顶用的是叫“阿尔嘎”的硬土,各大厅和寝室的顶部都有天窗,便于采光,调解空气。宫内的柱梁上有各种雕刻。
如果今天